合同/ 范文大全/ 科学教案/ 导航/

简单的科学教案9篇

简单的科学教案9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小实验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简单的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本单元选择了软体动物,环节动物,昆虫,鱼类四种动物,代表着不同种类,不同环境下的动物。这些动物的个体形态不同,生活课也不同,但是动物具有共同的特点: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命,会排泄废物,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

过程与方法

运用比较的方法获得动物的共同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动物寿命的认识,懂得生命的可贵,也体会生死的自然规律。

教学重点

整理已经观察、分析、和研究的结果,进行概括和总结,共同的除动物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

学生对知识概括、整理以及总结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

蜗牛、蚯蚓、蚂蚁、金鱼的图片;四种动物议政的图片,视频。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在这一个单元中我们大家交了几个动物朋友,大家还记得它们是谁吗?(动物的图片贴到黑板上)想不想知道它们现在在干什么呢?(出示四种动物议政的图片)

二、探究新知

1、整理本单元的学习成果

A小组讨论:四种动物有那些共同特点?。

教师建议:小组探究合作时的注意事项,教师巡视并参与问题的讨论。

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碰到问题时是否能团结合作的完成讨论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B小组汇报

C出示视频

D引导学生从动物的这几个方面:运动、反应、食物、繁殖(板书)等方面总结四种动物的共同特点。

2、总结动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A师:我们还知道哪些有趣的动物?看看他们是不是也具有以上特点?

B学生回答

C师:世界上大约有一百五十多万种动物,动物有哪些共同的特征?D生回答

E教师小结:他们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命,会排泄废物,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

3、感受生物的多样性

A比较,植物和动物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师:我们的动物朋友,我们的植物邻居他们是怎样在一起和谐相处的?关于他们你都发现了些什么?知道些什么?

B学生汇报并总结(植物给动物提供食物,动物为植物生长提供肥料,动物为植物除害。他们生长在同一环境,都会生长发育……)

C用维恩图区别植物和动物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学生板演维恩图)

D介绍生物概念

动物和植物都是生物。他们一样会生长发育,都是从小到大长成的,最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衰老死亡,所有的生物都是有生命的。

4、讨论人与其他动物、植物的共同特点。

三、归纳小结

人和动物、植物都是生物,都是有生命的的,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生长繁殖、最后都会死亡。这是生物的特点,也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作业设计

说一说:假如我是一只小蚂蚁……

假如我是一棵草……

简单的科学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能对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进行完整的实验研究。

2、能从研究结果中发现新的研究问题。

3、能通过研究找出对种子进行分类的合理方法。

4、能制作出规范、美观的种子标本盒。

二、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如何制订较规范的实验方案。

难点:同重点。

三、课前准备

豆种、布、等配套实验材料。

四、教学课时:2 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活动开始到撰写实验方案部分。第二课时,完成交流及总结部分。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种子在什么条件下才能萌发?

(二)指导学生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1、让学生展开讨论。

2、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

3、学生分小组观察教师事先准备好的种子。

4、学生进行猜想。

5、学生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1) 学生制订实验方案。

(2) 学生交流各自的实验方案。

(3) 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

(4) 归纳小结。

6、让学生提出还想研究的问题。

7、让学生阅读 “科学在线”的内容。

(三)指导学生制作种子标本。

六、板书设计

1、小苗的诞生

适当的水分

适当的气温

阳光

2、 土壤与植物的生长

一、 教学目标

1、能与其他同学共同研究三种土壤的主要差别。

2、能正确使用实验法研究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从而推测出三种土壤的保

水能力。

简单的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

过程与方法: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对比实验、严格控制实验、重复实验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知道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

【教学难点】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教学过程】

一、交流实验中的`发现:

1、我们种下的绿豆种子都发芽了吗?其他小组的绿豆种子呢?

二、整理分析实验信息:

1、教师分发实验信息统计表,由组长负责收集相同实验小组的实验信息。

2、分析实验信息:

(1)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有什么不同?

(2)从实验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吗?

(3)实验结论和我们实验前的猜测一致吗?

三、交流实验信息:

1、认真听取其他不同实验小组介绍他们的实验方法和获取的信息。

2、和其他的小组交流,了解他们在实验中有什么发现,听听他们怎样用数据来解释实验结果的。

3、汇集全班同学的实验,分析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对大家有异议的内容进行辨析。

4、小结: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温度、水分和空气。

四、种植绿豆芽:

1、引导:已经发芽的绿豆芽怎么处理?

2、确定任务:把绿豆芽种植在花盆中,放到适合的地方,让绿豆芽生长一段时间。

3、预测哪些条件会影响绿豆芽的生长。

4、建议对绿豆芽的生长做观察日记或者记录。

参考资料:种子发芽的基本条件是:

一是温度。种子萌发的最低温度为6-7℃,12-14℃能正常发芽,最适温度为20-25℃,最高为35℃。

二是水分。一般需吸收相当于种子自身风干重的120-140%的水分才能萌发。

三是充足的氧气。

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当环境条件改变的时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设计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的实验,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思到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

【教学重点】设计对比实验。

【教学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教学过程】

一、交流实验中的发现:

1、说说自己种下的绿豆芽生长的怎样了。

2、为什么大家的绿豆芽生长的不一样呢,怎样才能让绿豆芽生长的更好呢?

3、讨论影响绿豆芽生长的因素,教师随机板书。

二、实验一: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吗?

1、讨论:绿豆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那么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吗?

2、该怎样来设计对比实验呢?

重点指导:

(1)我们只能改变哪些条件?不改变哪些条件?

(2)两组的绿豆芽需要一样多吗?

(3)改变了条件是不是对绿豆芽生长产生了影响,我们怎样才能知道?

3、学生完成实验方案,交流。

4、提供实验记录表,引导学生做好观察记录。(采用图画和文字记录下绿豆芽的高度、茎叶的颜色,茎的粗细等)

三、实验二: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

1、拿出事前做的绿豆芽对水需求的实验,让学生进行观察。教师介绍实验:在一个盘子里铺上几层吸水纸,把5粒刚发芽的绿豆并排放在吸水终上,保持吸水纸一端湿润。

2、讨论:这5粒绿豆种子的生存的环境有什么不同?不同的环境对绿豆种子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为什么我们这样推测?仔细观察还有什么发现?

3、概括: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的适应环境的变化。

四、观察更多的植物适应环境的图片(书8面):

1、比较香蕉、松树、仙人掌的叶的不同。

2、香蕉、松树、仙人掌分别生长在什么地方?

3、这三种植物的叶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4、说说平时还看见有关植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4、蚯蚓的选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过程与方法:掌握对比实验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教学重点】设计对比实验。

【教学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教学准备】每组一份:长方形扁纸盒两个,黑布、塑料薄膜、玻璃片、蚯蚓15条、干土、湿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见过蚯蚓吗?一般在什么地方见到它们?你们觉得蚯蚓喜欢怎样的环境?

2、学生自由发表。

二、实验一: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

1、我们先来研究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该怎样设计实验呢?

2、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引导他们进行对比实验,并注意控制条件。

3、出示实验器材,讨论实验步骤:

(1)把长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部分,盖上玻璃片,再在另一端用黑布包住。

(2)在盒底放入塑料薄膜,以保护蚯蚓,方便它爬行。

(3)把5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4)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做好观察和记录。

(5)再做2次。

4、分发记录单和相关实验材料,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5、收回材料,组织交流,概括:蚯蚓喜欢黑暗的环境。

三、实验二: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

1、过渡:那么,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呢,让我们也来设计一个对比实验。

2、学生设计实验,自由发表。

3、教师随机出示材料,在交流中概括出比较合理的实验步骤:

(1)在另外的盒子两端分别铺上同样土质的泥土,不同的是一边干燥,一边湿润。

(2)把10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3)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记录。

(4)再做2次。

4、分发记录单和相关实验材料,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5、收回材料,组织交流,概括:蚯蚓喜欢湿润的环境。

四、动物对环境的需要和适应:

1、让学生归纳:蚯蚓适合怎样的生活环境?

2、过渡:跟蚯蚓一样,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3、学生看书11面的图片,说说这些动物是怎样适应环境的?

4、拓展:当环境不适应动物生存的时候,它们会重新选择合适的环境生活,否则它们将难以生存。谁能说说相关的例子吗。

简单的科学教案 篇4

一、教学内容

本节内容为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第一课《光和影》。主要通过手影游戏明白影子形成的三个条件,再通过几个探究实验,获得影子的相关特点:影子的长短、方向随光源的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形状有关。

二、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1)光源、遮挡物和屏是影子产生的必要条件。

(2)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3)并不是所有的影子都是投影。

2.过程与方法:

(1)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结果准确地进行记录。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子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

(1)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2)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激发探索光的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光源的意义;探究影子的变化和光源、遮挡物之间的关系。

难点:并不是所有的影子都是投影。

三、教学准备:

课件

手电筒、橡皮、实验记录单

四、教学过程

(一)手影表演,激趣引入

1、手影视频引入,初步感受影子产生的条件

1)提问引题:今天的教室有没有什么不同?(比较暗)对了,这是为了学习光和影特别布置的。

2)说到影子,同学们玩过影子的游戏吗?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非常好看的手影表演,想看吗?不过大家要在看的过程中思考一个问题:影子是怎么产生的?课件出示视频。

2、好看吗?你们能玩的这么好吗?那降低要求,同学们能制造一个影子吗?

(二)影子游戏,探究影子产生条件

1、同学们认为只要有光源和遮光物就会产生影子,真的是这样吗?(师拿手电筒照到手上,投影到远处的墙上,怎么找不到影子呢?)

2、引出另外一个条件:屏(教师适当解释下屏的定义:接受光的屏幕)

3、课件出示:影子产生需要光源、遮挡物、屏这三个条件。

4、改变屏的位置,请学生指出光源、遮挡物、屏这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

(三)认识光源,奠定基础

1、影子的产生需要光,那么你知道哪些物体能发光?(学生举例)

图片(电灯、月亮、太阳、镜子、火柴、萤火虫),它们会发光吗?

2、都是自己发光吗?为什么?

3、总结梳理,揭示“光源”概念:能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没有通电的电灯和没有点燃的火柴,算不算光源呢?也不算,因为它们虽然能自己发光,但是处在没有发光的状态,所以不能不能算光源。我们在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光源时,首先要在发光的前提下,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出的光,而不是发射其他物体的光,这样的物体才叫光源。

(四)小组合作,深入探究影子特点

1、玩影子,探索影子变化的特点。

我们已经学会了制造影子,那我们现在就来玩一玩影子。

A、改变光源的位置,影子会有什么变化呢?

(1)请同学们四人为一组,根据记录单上的提示,用老师提供的手电筒、橡皮和卡纸进行实验,并将得到的影子及时画在记录单上,以备待会儿的交流。(2)学生利用手电筒、木块、卡纸来玩影子。教师巡视观察学生的活动。(学生说,教师引导)(3)学生到投影仪前汇报得到影子。(4)说一说改变手电筒(光源)的位置,影子发生了什么变化?(影子的长短会发生变化,手电筒照的时候放的越平,影子就越长,手电筒照的时候放的越陡,影子就越短;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光的方向相反的)(5)教师出示结论: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光源的方向相反;光源斜射得越厉害,影子就越长。

B、在保持光源与屏的距离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木块(遮挡物)离手电筒(光源)的距离,影子会发生什么变化?

(1)请同学们四人为一组,根据记录单上的提示,用老师提供的手电筒、橡皮和卡纸进行实验,并将得到的影子及时画在记录单上,以备待会儿的交流。(2)学生利用手电筒、木块、卡纸来玩影子。教师巡视观察学生的`活动。(3)学生到投影仪前汇报得到影子。(4)说一说在保持光源与屏的距离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木块(遮挡物)离手电筒(光源)的距离,影子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说,教师引导)(5)教师出示结论(影子的大小变化与遮挡物和光之间的距离有关:当光源与屏位置不变,手电筒与木块距离越远,得到的影子就越小)

C、改变遮挡物的对光面,影子会发生变化吗?

(1)请同学们四人为一组,根据记录单上的提示,用老师提供的手电筒、橡皮和卡纸进行实验,并将得到的影子及时画在记录单上,以备待会儿的交流。(2)学生利用手电筒、木块、卡纸来玩影子。教师巡视观察学生的活动。(3)学生到投影仪前汇报得到影子。(4)说一说改变遮挡物的对光面,影子会发生变化吗?(学生说,教师引导)(5)教师出示结论:影子的形状与遮挡物的侧面形状有关。光源垂直照到物体的表面上,得到的影子叫做投影。

(教师介绍)投影在生活中很有用处,比如街道上的交通标示牌,洗手间门口的标示牌等很多地方用到了投影画(课件出示一些投影画),当让并不是所有的影子都是投影,只有光源从正面照到物体上得到的影子才是投影。

(五)实验小结,运用实践

1、出示三个实验的结论

2、学手影(课件出示)。请学生根据要求(让影子变大、变小;让影子变换形状)表演手影,应用得到的实验结论。

五、板书设计

光和影

形成条件:光源、遮光物、屏

影子特点:1.与影子不同侧

2.大小与遮光物和光源的距离有关

3.形状与不同侧面有关

简单的科学教案 篇5

材料准备:

透明玻璃杯、小手绢、一盆水。

实验操作:

(1)让幼儿把小手绢塞到玻璃杯的底部,塞紧,然后把玻璃杯口朝下垂直放人盛有水的盆中,过一会儿后再垂直拿出,让幼儿观察玻璃杯中的手绢会不会被水浸湿。

(2)让幼儿拿两个同样底部塞紧手绢的玻璃杯,并同时放入水中,一个垂直放入,另一个倾斜放入,让幼儿观察玻璃杯中手绢的变化。

指导建议:

●提醒幼儿手绢一定要在玻璃杯的`底部塞紧,这样倒立玻璃杯时手绢才不容易掉下来。

●引导幼儿在第一次把玻璃杯放入水中时一定要垂直于水面放入,否则手绢就会被水浸湿。

●当幼儿把玻璃杯倾斜放入水中时,请幼儿观察进入玻璃杯的水,会看到有泡泡冒出,这是空气跑出来了。

拓展与替代:

◆可以用各种各样的纸或布代替手绢塞入瓶中。

◆引导幼儿探索怎样倾斜杯子,才能使杯中灌水速度快

附:科学小知识

杯子里除了手帕外,还充满了空气,当把杯子垂直于水面放入水中时,水和玻璃杯的接触面就阻止了空气的外流,杯子内部就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空间。由于空间内空气压力的存在’水不能进入到杯子中,所以手绢就不会被水浸湿。当把杯子倾斜放入水中时,空气外流,水就可以进入到杯子中,进而弄湿手绢。

简单的科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知道风吹来的方向叫做风向,风速叫做风级。

2、了解一些判断风向和风CB稠油泵力的方法,认识风向标和风力计。

3、知道不同等级的.风造成的自然现象。

教学重点

会用多种方法来观测风向,会根据观察自然现象估测风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

能够制作风向标,并知道怎样使用。了解风向标的工作原理。

教学准备

手绢、纸巾、纸ZB燃烧器泵屑等轻飘物体。

观测天气的器材、记录本、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检查学生带来的观测风向的物品。

2、复习引入。

二、自主学习

1、组织学生到教室外看看,今天刮CLB型沥青泵的是什么风?风吹来的方向。

分小组进行观测。

2、将自己记录风向和风力的方法写在活动记录上。

3、小组汇报。

4、教师小结。

5、组织学生熟读并背颂这首风级歌。

6、动手制做风标和风力计。

7、准备好制做材料。

8、做好后在小组内进行评价。

9、连续观测一周的CG高温齿轮油泵天气情况,把结果记在活动记录上。

三、课后作业

简单的科学教案 篇7

1、骨骼

教学资源开发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材第1单元《骨骼与肌肉》中的第1课。人们能够进行各种各样的运动,例如垒球运动员能用棒击球,厨师能揉捏生面团,艺术家能用泥塑造出一尊雕像。人体所进行的每一项运动,都是骨骼、肌肉以及身体其他部分相互作用的结果。

建筑工地是一个忙碌的地方,建筑工人筑好地基后,开始搭建钢筋骨架。人们发现,由于钢筋框架的搭建,大楼有了一个坚固的框架,这样才能安全地建造。大楼竣工了,但是建筑物的框架却看不见了。

与钢筋框架一样,人体内部也有一个框架,但不是由钢铁建成的,而是由骨骼构成的。人体内骨骼系统中的数量由年龄决定。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有275块骨,而一个成年人的身体里却只有206块骨。因为,婴儿在成长的过程中,一些骨会合并在一起。例如,婴儿刚出生时,其头盖骨分为许多块独立的骨,随着人体不断地生长发育,独立的骨合并在一起,形成了较大的头盖骨。

就像一栋大楼没有钢筋框架就不能安全地建造一样,如果人体没有骨骼,就会站不起来。骨骼有五个主要的功能:塑造体形、支持躯干、运动、保护内脏器官、制造血细胞、储存身体所需的某些物质。

人体的骨骼由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组成。颅骨包括脑颅骨8块,面颅骨15块,听骨6块。躯干骨包括脊柱骨26块,肋骨24块,胸骨1块。这些骨互相连接构成脊柱和胸廓。脊柱由二十四块椎骨(其中颈椎七快,胸椎十二块,腰椎五块)一块骶骨和一块尾骨相迭而成。胸廓由胸椎、肋骨、肋软骨和胸骨组成。肋骨共十对,左右对称,肋骨前端借肋软骨与胸骨连结构成胸肋关节,后端与胸椎连结构成肋椎关节,第八至第十肋的前端不接胸骨,各与上位的肋软骨连结形成肋弓。第十一、十二肋骨的前端不与上位肋软骨相连,称为浮肋。胸骨居胸前正中部。四肢骨包括上肢骨64块,下肢骨62块。

软骨与骨是构成身体支架的器官,它们分别以软骨组织和骨组织为主要结构成分。在人的一生中,这两种组织尤其是骨组织能不断更新和改建,从而适应成年前机体的生长发育和成年后机体支持功能的变化需求。人体99%以上的钙和85%的磷以羟基磷灰石的形式贮于骨组织中,因而骨又是人体的钙、磷贮存库。

本课的设计意图是通过一系列实践、体验活动,指导学生熟悉人体内骨骼的分布和数量,知道骨的结构与特点,了解人体的骨骼系统的构成与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经常自由地做着各种各样的运动,但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在隐藏于身体内部的骨骼在人体的活动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人体骨骼的存在可感却并不可见,属于一个暗盒结构,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更加需要借助于X光照片、人体骨骼教学挂图以及一些教学资料片来帮助学生了解人体骨骼系统的结构与组成。

本课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首先通过组织学生分组摸一摸、记一记并比一比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探究人体内有多少块骨头。成年人的体内共有206块骨头,这些不同部位的骨头有不同的名称,但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掌握它们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只需要把全身的骨头按照部位分成四个部分——头、躯干、手臂、大腿,大致了解人体骨骼的组成就可以了。

第二部分是在学生了解了人体的骨骼系统组成后,引导他们观察、比较动物的骨头和石头的异同点,研究动物骨头的特点,然后再借助文字及图片资料认识人的骨骼的结构与作用,意识到骨骼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主要作用。

第三部分,组织学生观察图片并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活动中发现人体骨骼的多种作用:运动、支持躯体、塑造体形、保护内脏器官并在活动中体验人们日常所做的一些活动中有哪些骨骼参与了运动。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过程与方法

●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对照模型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内骨骼的分布与构成,会拼装一个完整的人体骨骼模型;

●能够通过看、摸、敲、掂等多种方法观察动物的骨头,进而了解人体骨头的内部结构。

知识与技能

●知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成年人的体内一共有206块骨头;

●知道组成骨骼的骨是有生命的,骨可以生长,骨中间的软物质叫骨髓,骨髓能够制造血细胞;

●知道人体的骨骼具有塑造体形、支持躯干、运动、保护内脏器官、制造血细胞、储存身体所需的某些物质等多方面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自己制作人体骨骼模型,激发学生关注人体结构、研究人体的兴趣;

●通过多种活动体验到人体骨骼对于人体的重要作用;

●意识到借助于合适的工具和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体内部的结构与组成。

教学准备:

1.课前学生把活动记录上的人体骨骼图贴在硬纸板上,剪下来,上课时带到科学教室。

2.利用学校食堂安排吃鸡腿的时候收集煮熟的、结构比较完整的鸡腿骨,清洗后以备上课观察之用;另外找一些形体较小的石块,准备放大镜、锤子等观察工具;

3.课前去菜场购买一些无肉的猪骨头供学生观察用;

4.放大的人体骨骼的教学挂图;

5.人体各部分的X光图片;

6.人体骨骼的相关电教资料片。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观察图片,揭示课题

1.提问:同学们见过建筑工人是如何造房子的吗?建筑工人为什么预先要搭建钢筋框架呢?(电子幻灯片出示建筑工地的钢筋框架)

2.(电子幻灯片出示竣工后的大楼)提问:大楼建成了,原来的钢筋框架怎么不见了?

3.谈话:与钢筋框架一样,人体内部也有一个框架,但不是由钢铁建成的,而是由骨骼构成的。(揭示课题:骨骼)

4.提问:关于骨骼,你们想知道些什么?

5.归纳学生想研究的问题,布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评析】利用房子的钢筋框架与人体的骨骼作类比,不仅可以形象地揭示骨骼的结构特点,还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骨骼在支持人体等方面的作用。

二、探究:人体骨骼系统的构成

1.谈话:骨骼隐藏在我们身体的内部,难以直接用眼睛观察,你觉得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研究我们的骨骼?

2.学生交流方法。

3.实践活动:摸一摸我们的骨头,你可以感知到些什么?

4.学生汇报、交流。

5.提问:你知道我们的身体里有多少块骨头吗?你能摸到多少块?

6.布置任务:把我们全身的骨头分成四部分——头、躯干、手臂、大腿。分组各摸一个部分,看能摸出几块骨头。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分得清、摸出得多。

(学生分组活动:摸骨数骨)

7.汇报交流活动情况,对照活动记录里的骨骼图,了解骨骼的分布。

8.提问:大家摸出自己的手上共有几块骨头?(观看人体骨骼的X光照片)

9.小结:人们肉眼看不到身体内部骨骼的结构,但X光却可以。一只手上竟然有27块骨头呢!

10.读一读:人体的骨头共有206块,它们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支架——骨骼。

【评析】先用摸一摸的方法感知人体内骨骼的分布,再使用X光照片将人眼无法直接观察到的骨骼分布呈现杂学生的面前,前后感知上的冲突就是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记忆点。X光照片的利用起到了呈现人体骨骼结构、纠正错误感知、满足学生探究欲望等各方面的作用。

11.补充:人体内骨骼系统中的数量由年龄决定。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有275块骨,而一个成年人的身体里却只有206块骨。因为,婴儿在成长的过程中,一些骨会合并在一起。例如,婴儿刚出生时,其头盖骨分为许多块独立的骨,随着人体不断地生长发育,独立的骨合并在一起,形成了较大的头盖骨。

12.动手做:拼装人体骨骼的模型图片

13.出示人体骨骼教学挂图,比一比:你拼对了吗?

14.小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成年人一般共有206块骨头。这些骨头是有规律的组合在一起的`。

【说明】要指导学生善于利用身边的学习资料。骨骼图资料:见《现代汉语词典》“骨骼”词条。

三、体验:人体骨骼系统的作用

1.谈话:人体的骨骼具有什么作用呢?

2.学生交流讨论。

3.组织活动:体验人的骨骼有什么作用。

(1)队列训练——运动;

(2)站姿训练——塑造体形、支持躯干;

(3)呵护“小娃娃”——保护内脏器官。

4.学生汇报活动体验。

5.拓展:像肋骨一样保护内脏器官的骨头还有哪些?

(颅骨保护着脑髓和感觉器官;胸骨和肋骨保护和支持着心、大血管、肺等重要器官;盆骨等保护和支持着消化、泌尿、生殖器官)

6.小结:人的骨骼具有运动、支持躯体、塑造体形、保护内脏器官等多种作用。

【说明】学生在不同的活动中能够体验到骨骼的不同作用,但他们在交流体验时往往周旋于事实本身而缺乏一定的概括能力,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发言,把握交流中的闪光点,引导学生概括出人体骨骼具有的多种作用。

7.提问:如果人体的骨骼受伤了,会给人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

8.安全教育。

四、作业

1.看图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哪些骨骼参与了运动?

(1)跳绳时;(2)吃饭时;(3)静坐时……

2.完成活动记录上的作业。

3.请爸爸妈妈做一次排骨汤,吃排骨时注意观察猪骨头的内部是怎么样的。选一根吃过的骨头带到科学课上。

【评析】科学课前的预习与搜集资料也是学习,有意识地提前布置学习任务,将更好地挖掘科学学习的社区及环境资源。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了解人体的骨骼系统

1.活动:分组组装人体骨骼模型,说说人体的骨骼由哪几部分组成。

2.思考:人体的骨骼系统有什么作用?

二、探索:了解骨头的特点

1.探索活动:发现骨头的特点。

(1)各组学生从老师处领取一根煮熟的鸡腿骨和一块石头和相关观察工具;

(2)用放大镜观察石头和鸡腿骨;

(3)用锤子轻轻敲打石头和鸡腿骨的表面;

(4)掂一掂这两样物品,感觉一下各自的重量;

(5)洗干净手,把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

2.学生汇报交流。

3.思考讨论:根据观察结果,你认为骨和石头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4.活动:说说动物的骨头是什么样子的。(建议用多种方法描述骨头的特点)

【评析】通过对鸡腿骨和石头的比较,将更好地发现骨头表面结构紧密、坚硬、质量轻等特点。

三、观察:了解骨头的结构

1.讲述:在希腊文中,“骨骼”的原意是“一个死亡了的身体”。其实,骨骼中的骨都是由活细胞构成的,骨是有生命的。

2.观察活动:提供猪的腿骨解剖实物,观察骨头的结构图,说说骨头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

3.讲解骨头的结构组成:骨密质内有一些细小的导管,将骨表面的血管和神经与骨中的活细胞连接起来。骨头中间有一种软组织叫骨髓,它能制造血细胞。

4.提问:你还可以提供哪些证据来说明骨头是有生命的吗?

【评析】学生对于骨头是有生命的这一认识缺乏相关的基础认识,对于骨头中间能够制造血细胞的软组织骨髓也比较陌生,因此必须借助于多种资料及实物让他们在直接的感知和具体的事实面前建构正确的意义。

四、巩固拓展

1.谈话:通过两节课的学习,你对人体的骨骼有了哪些了解?

2.补充:了解人体内的另一种骨头——软骨。

(1)摸一摸鼻子尖,感觉到了什么?

(2)鼻尖中含有软骨。

(3)讲述: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软骨会发生变化。婴儿的骨骼大部分都是软骨,随着人体的生长发育,大部分的软骨会被硬骨所代替。

(观察不同年龄的孩子的手的X光照片)

(4)讲述:当人停止发育后,大部分的软骨被骨组织完全代替。当然,还存在少部分软骨,除了鼻尖的软骨外,在我们的膝盖处还有软骨。

【评析】拓展内容与教学内容具有比较紧密的联系,骨骼的发展变化过程充满趣味,可以促进学生对自己身体的认识。

附录:X射线,看透你的身体

通过拍X光片,可以清晰地看到骨头是否健康或者断裂。

与可见光一样,X射线也是一种含有能量的光波。这种光波能够穿过一些活组织,但却穿不过骨头。在拍X光片时,要用一块铅板挡住身体的其余部分,因为铅是一种高密度的金属,能够吸收X射线,这样能使你在拍片中免受不必要的照射。

穿过皮肤和其他身体组织的X射线投射到胶片上。当光照射到骨上,X射线被骨吸收,由于被骨吸收的X射线没有到达胶卷的底片上,当胶卷洗出来以后,上面清晰的白色部分就表示骨头。

X射线也有缺陷。首先,X射线不能用来观察皮肤、肌肉、结缔组织和内部器官的损伤情况;其次,X射线中的能量会损伤人体细胞,而这就是让你尽量避免照射不必要的X射线的原因。

教学反思:

2、关节

教学资源开发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材第1单元《骨骼与肌肉》中的第2课。人体由许多块小骨组成,而不是一块块的大骨,每两块小骨之间由关节相连。如果没有关节,人体就会像木板一样僵硬。有了关节,骨可以按不同的方式运动。关节可以分为固定关节和活动关节两种。身体内的某些关节以某种方式连结后,骨的活动性较小,或是不能运动。我们把这些骨的连接称做固定关节。头盖骨的骨就是由固定关节连结的,连接肋骨和胸骨的也是固定关节。可以自由活动的关节就叫活动关节。人体内的大多数关节都是活动关节。活动关节使人体能够进行大幅度的运动。

本课是上一节课研究内容“骨骼”的延伸与深化。关节与人体的骨骼紧密联系,骨头与骨头相连的地方叫关节。教材的设计意图是指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关节的重要作用,通过运动身体不同的部位比较体验到关节的连接方式是不一样的,并借助于文字资料及模型等多种资料认识铰链关节、旋转关节、鞍状关节、球状关节等四种常见的自由活动关节。同时,通过一些常见的小活动体验到关节具有帮助缓冲等作用。

关节人人身上都有,并且也时时处处都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使我们可以轻松自如地做着各种想做的运动。但或许因为很多学生都没有体验过关节受到束缚时的感觉,所以他们难以意识到平时可以轻松自如地做各种活动是因为有了关节的协助。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教材注重让学生在经历中体验科学、学习科学,可以先选择把各个不同的关节固定起来再去有目的地做各种小事情,通过与平常动作的对比让学生来体验关节在人体运动中的作用,让学生动手做科学,在活动中自己体验、自己发现关节的重要作用。然后在比较身体不同部位的关节可以做不同形式的运动的基础上归纳认识几种常见的自由活动关节。

与人体的骨骼隐藏于身体内部一样,人体各个部位的关节也具有隐蔽性,难以直接观察,要了解各种关节不同的连接方式及工作原理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具有相当大的难度,为此,我们在设计教学时考虑到了借助于与人体关节具有相似性的动物的关节来直接呈现观察对象,让学生在直接的触摸、实践中增加对关节的认识,增加他们的感性经验,并帮助他们建构关节的概念。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活动找出人体上可以自由活动的关节;

●能够通过多种活动体验、比较人体上各种关节的多种连接方式;

●能够借助于模型、实物等了解几种常见的自由活动关节的工作方式及原理。

知识与技能

●知道骨头与骨头相连的地方叫关节;

●知道有了关节,骨可以按不同的方式运动;

●认识铰链关节、旋转关节、鞍状关节、球状关节等四种常见的自由活动关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到关节在人体各种运动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认识到人体各部分的结构与功能是紧密联系并相互适应的;

●感受人体关节的神奇与巧妙,激发研究人体的兴趣。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一些方便用来固定手指、手臂、下肢等部位的木棒、胶带等物品;

2.四种常见的自由活动关节的模型及生活中具有相似结构特点的某些物品,如铰链关节——铰链、旋转关节——旋转式门锁等;

3.课前去菜场购买部分猪蹄、去肉排骨等作为观察关节连接的材料;

4.学生课前吃鸡、鸭、排骨等的时候注意观察动物的骨头与骨头之间是如何连接的。

教学过程设计

一、交流谈话,揭示课题

1.投影出示机器人行走、工作的视频,观察:机器人行动起来与我们有什么不同?你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2.学生交流介绍。

3.提问:人可以灵活地做各种动作跟我们身上的哪部分结构有很大的关系呢?(揭示课题:关节)

4.谈话:关于关节,你想知道些什么?

【评析】机器人行动时的动作比较僵硬,关节处的衔接也比较便于观察,能够为引入“关节”这一研究主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认识关节,体验关节的作用

1.讲解:什么是关节?(骨头与骨头相连的地方叫关节)

2.讲述:人体的支架——骨骼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人体由许多块小骨组成,而不是一块块的大骨,每两块小骨之间由关节相连。

3.介绍:关节可以分为固定关节和活动关节两种。身体内的某些关节以某种方式连结后,骨的活动性较小,或是不能运动。我们把这些骨的连接叫做固定关节。头盖骨的骨就是由固定关节连结的,连接肋骨和胸骨的也是固定关节。人体内的大多数关节都是活动关节。活动关节使人体能够进行大幅度的运动。

4.小组活动:活动一下身体,找一找身上有哪些是可以自由活动的关节,在人体图上标出来。

5.汇报交流,实践体验。

【评析】科学教学需要“告诉”,也需要“发现”。告诉学生他们所发现不了的,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那些可以被发现的,科学学习就显露出了一种活力。“找身上可以自由活动的关节”这一活动同时也为后面认识人体内的自由活动关节作好了准备、埋下了伏笔。

6.小结并设疑:这些可以自由活动的关节有什么作用呢?你能想办法设计实验验证一下吗?

7.谈话:如果这些自由活动的关节不能够自由活动了,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分组实验活动,体验一下,关节绑住之后做这些动作跟原来比较有什么不一样?

(1)绑住食指关节——写字、穿回形针项链、把豆子放进小口瓶;

(2)绑住肘关节——系鞋带、拉拉链、写字;

(3)绑住膝关节——走路、下蹲。

8.汇报实验结果,交流试验体验。

9.小结:如果没有关节,人体就会像木板一样僵硬。

【评析】学生积极参与、亲身经历科学活动时,他们的眼、耳、身、心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能够丰富他们的体验,强化他们的认识。这次体验活动的重点在于比较“关节绑住之后做这些动作跟原来有什么不一样”,明显的差异、强烈的体验必然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关节在运动中的主要作用。

三、体验关节的多种连接方式

1.活动:按要求做各种动作,比较一下,身上的关节所能够做的动作有什么不同。

2.学生交流汇报。

3.预测:里面的骨头是怎么连接的?

4.谈话:你的预测正确吗?请阅读资料:四种常见的自由活动关节。

5.学生交流讨论。

6.出示猪蹄、排骨等实物,指导学生观察骨与骨之间是如何连接的。

【评析】借助于动物骨骼及关节来认识人体内部的关节连接方式是可行且具有重要意义的,学生不仅可以观察到骨头之间不同的连接方式,还可以观察到教材上所没有提及的韧带、关节窝等更丰富的结构。

7.完成下列各项活动:

(1)转动你的胳膊;

(2)推开门;

(3)从桌子上拿起一本书;

(4)大幅度甩手;

(5)转动你的头;

(6)跪下。

列出完成每一项动作所涉及到的关节的类型。

8.对号入座——找一找身上还有哪些部位的关节分别是这四种常见关节类型。

9.小结:不同的活动关节使人体能以多种方式运动。

【评析】学生的生活是科学学习的源泉。人们日常所做的许多活动与身体的结构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通过完成各项活动来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关节的不同类型是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身体的一个过程。

四、总结拓展

1.谈话: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关节有了哪些了解?

2.思考:关节还有什么作用?

3.活动体验:将你的脚尖踮起,然后迅速将脚跟落下。比较一下,在身体挺直和膝关节弯曲两种状态下,做这个活动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评析】课堂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但学生对科学问题的探究是无限的。提一个留有思考余地的问题犹如在学生的心田播下一颗科学的种子,在合适的气温、环境下,这颗种子将生根、发芽、开花。

附录:主要的四肢关节

肩关节由关节囊包围肱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盂而成。因肱骨头的关节面大,呈半球形,肩胛骨关节盂小而且浅,加上关节囊松而薄,所以,肩关节活动灵活,是全身易脱位的关节之一。

肘关节是一个复关节,由三个关节共居同一关节囊而成。肱尺关节是肘关节的主关节,由肱骨滑车与尺骨滑车切迹构成。可展伸140°。肱桡关节:由肱骨小头和桡骨的关节凹构成。只能作屈伸和回旋运动。桡尺近侧关节:由桡骨环状关节面与尺骨上端的桡切迹构成。伸肱时,前臂与上臂不在一条直线上,前臂与上臂之间形成一开向外侧的角度,这个角叫提携角(男性约为165°,女性约为135°)。桡腕关节由桡骨的腕关节面与舟、月和三角骨构成,可做屈伸、内收、外展和环转运动。桡腕关节与腕间关节共同活动的范围是:屈最大,约90°,伸45°,内收40°,外展20°,环转度极小。

腕掌关节由下排腕骨与掌骨构成。除拇指腕掌、小指拇掌关节能作屈伸、收展、对掌及环转(仅拇指腕掌关节有)等运动外,余三个腕掌关节基本不动。

髋关节由髋臼和股骨头组成。由于髋臼较深能容纳股骨头的2/3,而且髋关节囊及其周围的肌肉又比较强厚,因此,稳固性比肩关节大。髋关节脱位也仅次于肘关节和肩关节。

膝关节由股骨下端的关节面,胫骨上端的关节面和髌骨关节面构成。滑膜腔被两条交叉韧带分割。前、后两条交叉韧带尚有防止胫骨前、后移位的作用。膝关节内有月牙状的关节盘,叫半月板,其内侧大,外侧小。当膝关节半屈于内旋或外旋位时,突然的强力伸膝运动,可使半月板损伤。膝关节囊坚韧,关节囊的前壁有髌骨和髌韧带;两侧有胫、腓侧副韧带;后方有斜韧带加强。

踝关节由胫骨下端及内踝、腓骨外踝与距骨构成,属于滑车关节。踝关节负重最大,关节面较小,但踝关节囊有韧带加强,内侧韧带从内侧将内踝、足舟骨、距骨和跟骨连结起来;在外侧有距腓前、后韧带和跟腓韧带连结腓骨、距骨和跟骨。因踝关节周围韧带强而有力,以致在踝扭伤时,即使内外踝发生了骨折,韧带尚未受损。

教学反思:

3.肌肉

教学资源开发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材第1单元《骨骼与肌肉》中的第3课。人体所进行的每一项运动,都是骨骼、肌肉以及身体其他部分相互作用的结果。人体维持正常运动功能的条件:1.骨骼肌肉系统——正常的关节活动度和肌力;2.神经系统—对骨骼肌肉的正常的神经支配;3.心肺血管系统—为运动提供所需的能量。

本课在学生已经了解了人体内骨骼与关节结构与功能的基础上指导他们了解人体内肌肉的分布,通过实践活动体验肌肉在运动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肌肉的工作方式,增进学生对自己身体的科学认识,为养成正确的运动方式、科学的生活习惯打下良好的基础。

人的运动是很复杂的,包括简单的移位和高级活动如语言、书写等,都是以在神经系统支配下,肌肉收缩而实现的。即使一个简单的运动往往也有多数肌肉参加,一些肌肉收缩,承担完成运动预期目的角色,而另一些肌肉则予以协同配合,甚或有些处于对抗地位的肌肉此时则适度放松并保持一定的紧张度,以使动作平滑、准确,起着相反相成的作用。

人体姿势的维持除了骨骼的支架作用外,主要靠肌肉的紧张度来维持。骨骼肌经常处于不随意的紧张状态中,即通过神经系统反射性地维持一定的紧张度,在静止姿态,需要互相对抗的肌群各自保持一定的紧张度所取得的动态平衡。

每一个躯体健康的学生一般都难以意识到人们平时能够自由地跑、跳、说、吃等都是骨骼、肌肉以及身体其他部分相互作用的结果。特别是在前面学习了骨骼和关节的作用以后,学生们更加体验到了它们在运动中的重要性,非常容易忽视肌肉在运动中的作用。而其实,仅靠骨骼还不能够使我们的身体动起来,要使我们的身体动起来,必须要有肌肉的参与。

人体内大约有600多块肌肉,它们具有不同的功能。有的使心脏保持跳动,有的牵动嘴角使你微笑,有的则带动骨骼运动。身体的一些运动,如微笑很容易控制,而另外一些运动,如心跳就完全不受你控制。那是因为有些肌肉完全不受人的意志支配,这些肌肉被称为不随意肌,专门负责呼吸和消化食物之类的运动。受人的意识支配的肌肉叫做随意肌,比如微笑、读书、听到门铃声从椅子上站起来去开门等,所有这些动作都受随意肌的控制。

人体内有三类肌肉: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骨骼肌和平滑肌在身体的许多部位都可以找到,心肌仅仅存在于心脏。每种肌肉在体内都有其特殊的功能。骨骼肌就是附着在骨骼社会的肌肉。这些肌肉提供力量,使你的骨骼产生运动。在身体一些内脏器官的内侧,如胃壁和血管中包含着平滑肌。平滑肌是不随意肌,它们自动地控制着身体内的一些运动。心肌属于不随意肌,永远不会疲劳,能够不断地收缩,我们把这种不停的收缩称之为心跳。

本课主要引导学生体验、认识骨骼肌是如何工作的,了解骨骼肌的工作方式。由于肌肉隐藏于皮肤之下,难以直接观察,因此在体验、讨论、理解过程中都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在了解骨骼肌的工作方式时借助于体验活动、教材提供的插图和相关的手臂活动模型可以使运动过程中肌肉的收缩、放松变化更加直观、明显,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突破学习的难点,促进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手臂活动模型是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肌肉的工作方式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前制作。学生则可以在理解了肌肉的工作方式之后再去做模型,通过“动手做”加深他们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过程与方法

●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肌肉的分布;

●能够借助于手臂活动模型了解肌肉的工作方式。

知识与技能

●知道人体内大约有600多块肌肉,约占体重的40%左右;

●知道人体内有三类肌肉: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它们具有不同的特点与功能;

●知道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带动骨、关节实现的;

●了解手臂是如何运动的,附着在骨头上的肌肉总是成对在一起工作,一个收缩,另一个就舒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自己制作手臂活动模型,激发学生对人体运动研究的兴趣;

●通过多种活动体验到人体肌肉在运动中的重要作用;

●了解人体内的骨骼、肌肉以及身体其他部分相互作用才能够完成各种运动,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1.课前去菜场购买一个完整的鸡翅膀解剖后供学生观察模拟手臂肌肉的工作方式用;

2.人体肌肉的教学挂图;

3.手臂活动模型;

4.人体肌肉的相关电教资料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交流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你们有没有手和脚被冻麻的经历?那个时候你能拿住东西、做出你想做的动作吗?为什么?

2.讲述:仅靠骨骼还不能使我们的身体动起来,要使我们的身体动起来,必须有肌肉的参与。(揭示课题:肌肉)

【评析】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历来初步感知肌肉在运动中的作用,使教材上文字的介绍不再是简单的灌输而是真切的体验。

二、了解肌肉的分布及类型

1.提问:我们身上哪些地方有肌肉呢?

2.学生交流。

3.利用电教资料介绍:肌肉的类型。

人体内有三类肌肉: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三种肌肉的特点。

4.观察人体肌肉挂图,了解人体的骨骼肌分为头颈肌、躯干肌、四肢肌。

【说明】科学教材上没有涉及到肌肉的作用、肌肉的类型这几方面知识的介绍,这是教者增添的部分内容。作为知识的介绍,本人认为这些内容对学生正确建构有关肌肉的科学概念是有帮助的。

5.小结:我们的身体上有600多块肌肉,肌肉约占体重的40%。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带动骨、关节而实现的。

6.活动:摸摸自己的身体,哪里的肌肉最多?哪里的肌肉最少?

【评析】使骨骼产生运动的是附着在骨骼上的肌肉。遵循“从整体到部分”的观察顺序,将学生的关注点引向本课的研究重点——骨骼肌。通过观察挂图、触摸等多种方式感知的骨骼肌的存在与分布。

三、观察体验:肌肉是如何工作的

1.探索活动:肌肉在运动中所起的作用

(1)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一个晒衣服的弹性夹子,在2分钟内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来回夹紧、松开夹子。数一数在肌肉疲劳之前你能夹几下。

(2)休息一会儿,然后重复第1步的动作。

(3)思考、预测:如果你用另一只手重复第1步和第2步的动作,那么会发生怎样的情况呢?检验一下你的预测。

2.预测:肌肉是如何工作的?

3.活动体验:

(1)站直后向前弯腰。用手摸后背下部和肚子及大腿的前部,感觉肌肉有什么不同?

(2)左手掌心向上,用指敲桌面。用另外一只手摸手臂的前部和手臂的后部,感觉肌肉有什么不同?再把手翻过来使劲压,胳膊各部分有什么感觉?

4.学生交流体验。

【评析】对学生们从所亲历的事物中产生的一些问题进行探究,是科学教学所要采取的主要做法。教师要提供机会把在课堂上、在户外、或者在实验室里的探究活动大都集中在现实中的一些现象上,让学生们去思考,去研究,去调查。

5.教师相机出示手臂活动模型,并观察教学插图,讲解肌肉是如何工作的。

【评析】人体日常所做的许多看似平常的举动其实是身体多部分关节和肌肉的配合,身体的“暗盒”结构使学生难以直接观察到身体内部骨骼、关节和肌肉的运动方式。借助于一定的模型和直观的教学插图,可以更直接地展示肌肉在人体运动过程中的变化,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肌肉到底是如何工作的。

6.学生阅读资料。

7.利用视频观察解剖好的鸡翅膀,模拟手臂肌肉的工作方式。

【说明】有效的科学教学取决于学习材料、科学设备、视听媒体以及教学技术的可以获得与组织安排。有效的学习环境不仅要求有特定的探究题目和学习活动所需的专用设备,而且要求有范围广泛的基础科学材料。通过观察鸡翅膀上的肌肉来认识骨骼肌的结构与特点,这比纸板、橡皮筋做的手臂活动模型更直观、更生动。

8.小结:手臂上的肌肉通过收缩或者变短、变厚来完成它们的工作。当收到来自于神经系统的指令后,肌肉细胞会收缩。因为肌肉细胞只能够收缩而不能够伸展,所以骨骼肌必须成对地工作。当一块肌肉收缩时,与它成对工作的那一块肌肉会恢复到原来的长度。

五、总结拓展

1.谈话: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与研究,你有哪些收获?对人体的肌肉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2.游戏:谁是木头人?

讨论:当我们不运动时,身体的哪些肌肉仍在工作?

3.作业:

(1)做一个手臂活动的模型;

(2)选用其他材料做一个其他的人体运动模型。

【评析】课堂的环境很有限,学校的科学活动必须越出学校的围墙,把科学学习延伸到生活之中对于学生了解科学、对于激励学生把兴趣进一步引向校外会起很大作用。

教学反思:

4。骨骼、肌肉的保健

教学目标为:

过程与方法

●能够联系实际说出体育运动和合理膳食对保持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能够根据教材指导开展合适的运动保持骨骼和肌肉的健康;

●能够在运动过程中进行积极的预防并在出现意外受伤时进行初步的救护。

知识与技能

●知道坚持体育锻炼和保持膳食平衡可以增进骨骼与肌肉的健康;

●知道不同的体育运动对增强体力、柔软性和耐力的效果不一样;

●知道穿戴适当的防护性装备、运动前做一些准备活动等可以预防骨骼和肌肉在运动中受伤。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训练正确的运动方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增进学生自我保健和自我防护的意识。

教学准备:

1.体操、游泳、健美操等各种体育运动项目比赛过程的录像;

2.武术、太极拳等传统体育项目的相关资料介绍;

3.“食物金字塔”等电教资料;

4.部分体育运动防护用品;

5.各种防护知识资料介绍。

教学过程设计

一、设置情境,揭示课题

1.律动:播放《健康歌》,跟着音乐跳起来。

2.讨论:刚才的活动中我们主要锻炼了身体的哪些部分?

3.谈话:骨骼和肌肉执行着人体所必需的很多功能,因此保持它们的健康十分重要。(揭示课题:骨骼、肌肉的保健)

4.提问:那么,怎样才能保持骨骼、肌肉的健康呢?

二、了解体育运动对骨骼、肌肉的影响

1.谈话: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要保持骨骼、肌肉的健康必须合理地参加一些运动。

2.提问:经常参加体育运动有哪些好处?(视频资料:人们参加晨练、同学们在学校参加锻炼的活动镜头)

3.学生交流介绍。

4.小结:体育运动可以增强我们的骨骼和肌肉,使人们的身体更加健康。经常运动可以改善人体的柔软性、增强心肌和肺活量,使人更有耐力,可以使肌肉发达、体力充沛。

5.谈话:各种体育运动对增强体力、柔软性和耐力的效果不完全一样。

(自由阅读教材11页资料)

6.思考、比较、讨论:

(1)要想提高自己的耐力,你可以选择哪些运动项目进行训练?

(2)要增强身体的柔软性,可以参加哪些运动?

(3)要提高体力,可以推荐参加哪些运动?

(4)哪一项体育运动对增强身体各方面能力效果比较好?

7.交流:平时你最喜欢参加哪些体育运动?你知道这些体育运动对你身体的哪一个方面有好处吗?

8.同桌一起对做一节广播体操,并讨论:这些动作对锻炼身体的哪一部分肌肉、关节特别有用?

9.交流、小结:做广播体操不仅能使全身大肌肉群、大关节、韧带等得到充分的锻炼,还能锻炼人体身体内部器官,改善人体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达到增强全身健康的目的。

10.拓展:武术是我国特有的一项民族传统体育,其内容繁多,门派林立,表现形式多样,具有极大的健身价值。(视频资料:武术的健身价值)

三、了解运动中的安全要求

1.谈话:我们平时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人发生骨折、扭伤、脱臼、肌肉拉伤等损伤。身边的案例:某位学生在参加体育运动时受了伤。提问:如何在运动中注意安全、避免受伤?

2.交流运动中应该采取的安全措施:

(1)穿戴适当的防护性装备;

(2)运动前做一下准备活动;

(3)遵守合理的运动规则;

(4)选择安全的运动场所等。

3.活动指导:溜冰时必须穿戴哪些防护性装备?(请一生当模特,出示相关护膝、护腕、手套、头盔等,体会这些装备在活动中的防护作用)

4.总结:赛前做热身运动后,关节就会变得柔软、灵活,这样就可以帮助避免扭伤和脱臼。此外,在活动中穿戴适当的安全装备也是很重要的。头盔、护膝、垫肩、手套都可以帮助你避免受伤。同时,你还应该穿适合运动的鞋子。另外,运动前应该留意你周围的环境,如果你在特定的马路或者跑道上滑冰、跑步或者骑自行车,你就不大可能被一辆小汽车或其他人卷入到事故中去了。

5.拓展:一旦在运动时受了伤,应该如何处理呢?

(1)骨骼、关节受伤如何处理?

(如果你确实受了伤,一定要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将一块冰敷在受伤的部位并高高地抬起,这样能把疼痛和肿胀降低到最低程度。当你受伤后,一定要把受伤情况告诉家长、老师或者其他长辈。如果老师、医生或者护士给你医疗指示,你一定要配合他们,遵照他们所说的去做。若伤口没有痊愈,不要马上就参加运动,给骨头和关节充分愈合的时间,这样你就能够避免旧伤复发。)

(2)如何避免肌肉受伤?

(不要让肌肉过于疲劳,运动量不要突然增大,要循序渐进。)

(3)防护知识介绍。

四、了解营养对骨骼、肌肉的影响

1.谈话:另外,食物营养对人体骨骼、肌肉的健康也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四大营养素:蛋白质、矿物质(尤其是钙及各种微量元素)、脂肪酸(尤其是必需脂肪酸)以及维生素(如维生素A、D、C)。为了使肌肉和骨骼保持正常工作,平时需要多吃些蛋白质含量高、含钙量高的食品。

2.讨论、交流:你知道哪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吗?(具体见附录)

3.拓展:营养与健康。

蛋白质是构成及修补人体肌肉、骨骼及各部位组织的基本物质,缺乏蛋白质会导致发育迟缓,骨骼和肌肉也会萎缩。肉类、海鲜和牛奶等动物性食品是完整的蛋白质,植物性则可以从豆类、谷类及核果类中获得。钙质则是制造骨骼的原料,可以促进生长并增加骨头密度。所以每天喝两杯牛奶,是累积骨本的好方法。维生素D是另一个令骨头强健的营养素,除了可以由牛奶和鱼肝油、动物肝脏等食物中获得外,每天晒10~15分钟太阳,人体便可以自行制造维生素D。

五、拓展延伸

1.总结:如何保持骨骼、肌肉的健康?

(合理锻炼、丰富营养、注意安全)

2.延伸:身边的科学

说出你和家人锻炼身体的五种方法,然后与家人讨论对每一项活动应该采取的安全措施。把它们都列出来。思考:如何将这些安全措施付诸实践呢?

教学反思:

简单的科学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知道箱子里有空气。

2、培养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

1、幼儿操作材料:纸箱两人一个,气球两人一个,纸巾若干,篮子若干,红花每人一朵。

2、教师操作材料:纸箱、神秘纸箱、红花、气球、篮子各一;操作音乐CD。

3、环境准备:“魔术”桌子一张,桌布一块。

三、教学过程。

(一)幼儿观看有趣的魔术表演,引起幼儿参与的'兴趣。

1、观看老师用塑料袋子捉空气,引导回忆之前“捉空气”的小实验,并启发孩子说出“袋子里有空气”。

2、观看老师“纸巾”飞起来的小实验。

(二)幼儿参与操作纸巾“飞起来”的小实验。

1、幼儿动手操作。

2、幼儿与老师探讨“纸箱里有没有空气?”

(三)幼儿参与操作气球“飞起来”的小实验。

1、幼儿动手操作。

2、教师总结:因为箱子里有空气,手一拍箱子,空气就从洞洞里跑出来,气流就把纸巾和气球冲起来了。

(四)老师表演“小魔术”:彩带飞起来了。

简单的科学教案 篇9

一、教材分析

《土壤中有什么》是在三下《混合》单元的《研究土壤》和四下《岩石和矿物》单元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教材第一部分“寻找土壤的成分”分三步进行,观察新鲜的土壤、观察干燥并弄碎的土壤、土壤沉积实验。让学生明白土壤中有肉眼看看得见的物质,也有肉眼看不见的物质,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教材第二部分“土壤和生命”通过一幅图生动地描述了土壤与生命的关系。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1、外力的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2、土壤包含岩石风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颗粒(小石子、沙、黏土)、动物、植物的残留物,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

3、水流动时能携带土壤微粒跟着一起运动,当水流静止下来时,携带的物质也会沉积下来,一般来说,重的颗粒先沉积,请的颗粒后沉积。

4、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土壤,土壤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土壤的成分。

2、用沉积的方法把土壤成分按颗粒的大小分成几层。

3、综合各种方法获得的信息,获得对土壤成分的正确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了解土壤是由岩石风而成的大小不同的颗粒、动物、植物残体,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组成。

教学难点:土壤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准备:为学生准备新鲜湿润的土壤及干燥的土壤、小铲子、塑料盒、报纸、放大镜、圆柱形玻璃瓶、镊子、小棍、水、牙签。

教师演示:小黑板几块。酒精灯、石棉网、玻璃片。

(四)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一、谈话引入

师:看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实验材料,猜测一下,我们今天会研究什么?(研究土壤)

师:“土壤”我们在三年级研究过,四年级学习岩石时也提过,你们知道土壤中有什么?

板书:“土壤中有什么”这节课我们又会有什么新发现呢?翻看课文,读课文第一段。接下来我们就来研究土壤中究竟有什么? [复习旧知,引导学生对土壤作更深一步的研究,激起探究的欲望。]、

二、寻找土壤的成分

师:这是一份刚从地里挖来的新鲜土壤,把它倒在一张白纸上。材料员拿出白纸放在桌子中间,再把新鲜的泥土倒在白纸上,同学先用肉眼仔细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把观察的结果记录在书本第3页的表格中。

学生分组研究土壤。

汇报:你们小组有什么发现?(有水分、动植物活体或残体、沙子、黏土、腐殖质等)。

  • 中班的科学教案

    创作范例:教案课件是每位教师在开学前必备的物品,必须认真制作。详尽的教学教案能够帮助教师准确评估学生的学习状况。我已经根据您的需求收集了以下信息:“中班的科学教案”,您可以考虑将这个网站推荐给需要学习的朋友们!...

    2024.02.09 中班科学教案
  • 2024科学教案

    针对您的需求,小编用心编写了一篇“科学教案”,感谢您的阅读,让我们共同领略文字和语言的魅力。每位老师都需要在授课前精心准备自己的教案和课件,在本学期又到了编写教案和制作课件的时候。教室上的教学效果直接取决于教师教案的质量。...

    2024.01.28 科学教案
  • 科学教师的述职报告9篇

    小编为您整理了一篇优质的“科学教师的述职报告”文章,毕业踏上工作岗位以后。我们往往都需要撰写报告,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你是否正在为写报告犯愁呢?感谢您的阅读请务必收藏并分享给您的朋友们。...

  • 科学教案范例

    一、指导思想依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健体,掌握一些基本的健身方法。采用灵活多样、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的思维、情绪、活动同教师的教交融在一起,使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目标...

    2024.05.30 科学教案
  • 中班科学教案

    我为了达到最佳的口感制作出了这份“中班科学教案”,请您认真阅读本文并考虑收藏保存。每个老师在上课前需要规划好教案课件,又到了老师开始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教案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2024.05.14 中班科学教案
  • 小型超市消防应急预案系列十三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有时会出现一些不在自己预料之中的事件,为了降低事故后果,往往需要预先编制好应急预案。你知道什么样的应急预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超市消防应急预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小型超市消防应急预案 篇1一、指导思想人员聚集场所灾害...

  • 卖报歌教案5篇

    卖报歌教案 篇1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卖报歌》使学生了解解放前贫穷儿童的苦难生活,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2、指导学生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这首歌。3、认识降号及一个降号调各音的位置,通过视唱,模唱,初步熟悉一个降号调各音的位置。4、介绍人民音乐家聂耳,了解男声齐唱的演唱形式...

  • 永远在一起的句子42句

    1、爱,从来就是一件千回百转的事。不曾被离弃,不曾受伤害,怎懂得爱人? 爱,原来是一种经历,但愿人长久。1、不要因为结束而哭泣,微笑吧,为你的曾经拥有。2、有人说在布满星星的夜晚,背对着自己心爱的人,用食指指向天空,那么你就可以和你心爱的永远在一起。因为那个手势代表着一生一世。3、在人...

  • 茄果蔬菜买卖合同模板精选10篇

    随着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人们越发重视合同,合同对我们的约束力越来越不可忽视,在达成意见一致时,制定合同可以享有一定的自由。那么我们拟定合同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蔬菜供货合同范本,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茄果蔬菜买卖合同模板 篇1甲方(供货单位):_________...

  • 检讨书自我反省200字万能(精选十二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出现了失误后,为了防止此类事情再度出现,我们通常要用检讨书来悔过自新,写检讨书一定要态度要诚恳、端正。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检讨书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检讨书自我反省200字(精选12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检讨书自我反省200字万能 篇1尊敬的班主任:我...

  • 2024年思想汇报2季度思想汇报(收藏8篇)

    2024年思想汇报2季度思想汇报 篇1敬爱的党组织:这三个月来,我在党组织的关心和帮助下不断进步和成长,我充分感受到党组织这个大家庭的团结和温暖。我在这三个月里,针对党员同志指出的一些意见和建议,努力改正和弥补自己的不足。在工作和生活中严格按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认真履行党员的义务。通过大家的...

  • 员工宿舍住宿协议8篇

    当下市场经济活跃,交易频繁,我们每个人都可能要用到申请书,我们在写申请书的时候要注意语言简洁、准确。你还在为写申请书而苦恼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申请住宿的申请书,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员工宿舍住宿协议 篇1甲方:________________乙方:______...

  • 幼师论文实习总结(热门十四篇)

    总结是对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等方面情况进行评价与描述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在我们的学习、工作中起到呈上启下的作用,为此要我们写一份总结。我们该怎么写总结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师实习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幼师论文实习总结 篇1随着时间的关系,我在贵定县机关幼儿...

  • 防溺水安全教育教学教案免费(优选十五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防溺水安全教育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防溺水安全教育教学教案免费 篇1活动目的1、提高安全意识,学习溺水安全的有关知识,在学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