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 范文大全/ 平均数教案/ 导航/

平均数教案

平均数教案。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要是还没写的话就要注意了。写好教案课件,避免重点内容漏报。为您整理以下最新的有关“平均数教案”的资料,我所提供的以下建议可能对你的问题有所启发!

平均数教案【篇1】

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2、能力目标:理解平均数在统计上的意义。

3、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难点: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上周的作业,有三位同学做得最好,今天老师带来些铅笔想奖励给他们。大家看统计图,哪三位做得最好,分别获得了几支铅笔?(叶雨7支、叶茹5支、李新3支)(课件展示)

师:你们觉得这样分公平吗?怎样才能公平?

学生讨论,指名汇报。

(把叶雨的7支拿2支给李新,这样每人都是5支。课件展示)

很好。谁能给这种方法取个名字?(“移多补少法”。板书)

(先把三个人的铅笔全合起来有15支,再平均分给这3个人,这样每个人都是5支。)

这种方法也很好!我们也给它取个名字。(“先合再分”板书)。

刚才我们用不同的方法,都能使这三个人铅笔的支数从不等变成相等,都是5。

教师指出:这里的“5”就是“7、5、3”这三个数的平均数。板书课题:平均数

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能简单的说一说什么是平均数吗?(学生思考或者讨论,教师在听取汇报后总结。)

几个大小不等的数,通过移多补少或者先合再分的方法,使它们成为几个相等的数,这个相等的数就是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师:说到平均数,同学们能联想到我们以前学的哪个数学概念。(平均分)是呀,平均数是5,那么他们每人的铅笔支数应该都是5,是这样吗?(质疑,区分平均数和平均分)

师:难道,老师真的不公正吗?他们的铅笔到底要不要重新平均分配呢?告诉你们,不能。这样做是因为叶雨书写最干净,而且明显进步,而李新最近书写有些下降了。同学们觉得老师做得公平吗?刚才的平均数只是一个反映今天奖品发放总体情况的数,不是真的把奖品平均分了。

同学们在生活中还听到过哪些平均数?说一说。(见课件)

看来平均数的用处还真大,同学们要好好学习哟!

二、寻找方法,解决问题。

同学们,上个月我们班每个同学都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很多小红星。我们来看一下第一小组和第二小组的统计结果。

第一小组上月获小红星个数统计表

单位:个

叶茹李新吴玉刘超

14111013

第二小组上月获小红星个数统计表

单位:个

叶雨付涛张新江南夏丽

15128119

其中,叶雨的个数最多,我宣布第二小组为优胜组,你们同意吗?

生1:不同意,她一个人怎能代表全组,就算叶雨最多,可是张新才8个。

师:那你们说怎么比呢?

生2:可以把每个组的个数加起来,看哪个组的个数最多,哪个组就好。

生3:可第一小组比第二小组少了一个人呀!怎么能比?

同学们认为怎样比最合适呢?(平均数)

对,把几个大小不等的数,通过移多补少或者先合再分的方法,使它们成为几个相等的数,也就是把两个小组的平均数分别求出来再比较。(大家领悟到比较平均数最公平,从而认识平均数在统计中的用处。)

下面,我们就各显神通,先求出第一小组的平均数吧!

小组讨论、汇报。

(将叶茹多的两个分给吴玉,刘超多的一个分给李新,这样,她们每个人都得到了12个,也就是第一小组的平均数是12个。)

不错,方法很简洁,他用的什么方法?有不同的方法吗?

(先求出四个人的总个数,再求出平均每人的个数。)

他用的方法就是——先合再分法。

看来,大家都非常聪明,第二小组的平均个数会求吗?

你们觉得这时我们求平均数用哪种方法比较合适?为什么?

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为什么这里求得的总数除以的是5而不是4?

(先合再分法)

小结:求平均数的方法很多,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定。人数少,差距小,用移多补少法比较简单;人数多,差距大,用先合再分的方法比较简单。

我们看,第一小组的平均数是12,可是14、11、13、10这几个数里,没有一个是12的,它们有的比12大,有的比12小;第二小组的平均数是11,可是15、12、8、11、9这几个数里面也只有一个11,并不是每一个数都是11,它们有的比11大,有的比11小。所以说平均数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平均数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培养验算的习惯。

2.渗透转化的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旧知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分析、判断、归纳的能力。

3.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受到环保的教育。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得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正确计算和应用。

教学难点:

正确地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及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师:如果选择这两个分数,(圈出两个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异分母分数如:12 ,25 )我们可以研究他们什么?(生:比较它们的大小、它们的和是多少、它们的差是多少)

3.引导比较,揭示课题。

师:仔细观察这些算式,跟前面刚学的.有什么不同?下面,我们就来研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板书:异分母

师: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碰到新问题,我们该怎么办?。....

1.学生独立尝试。

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再加减。(若没有过程,教师应提醒学生把过程写出来)

师:(指着通分过程问。)这一步我们在干吗?为什么要通分?(强调:只有计数单位相同才可以相加减。)

下面,我们就用这通分的方法来算一下这两道题。

12 +57 = 57 -49 =

1.学生独立尝试。

2.汇报结果。

3.反馈交流。

(四)自选计算,巩固方法。

师:下面,就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任选一题做在自己本子上,注意格式!

师:要想知道自己有没有做对,可以怎么办?怎么验算?(挑最后一道题验算)学生说,教师板书。

过渡:看来我们X X班同学真的很会学习!老师真佩服你们!下面,就让我们一鼓作气,来看看今天的知识能解决什么问题?请看大屏幕。

课本113页的第2题,让学生独立做在书上,集体订正。

师:回忆一下,今天,我们学了什么?怎么算的?为了保证计算正确,你觉得有什么要提醒大家?

课本3页的第3题。

平均数教案【篇3】

平均数是数学中常见的一个概念,它是指一组数据中所有数值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平均数也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比如统计学、经济学、体育等。本文将详细介绍平均数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其应用。


什么是平均数?平均数可以被理解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性指标,它能够反映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比如,我们可以用平均数来描述一个班级学生的身高、一家公司员工的薪水、一家超市每天的顾客数量等等。通过计算平均数,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这组数据的整体特征。


那么,如何计算平均数呢?计算平均数非常简单,只需要将所有数据的和除以数据的个数即可。以一组数{5, 8, 10, 12, 15}为例,我们可以把这些数相加得到50,再除以5,得到平均数为10。这个平均数告诉我们,这组数据的值大致集中在10附近。


除了简单平均数,还有一些其他形式的平均数,比如加权平均数和中位数等。加权平均数是指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对不同的数据赋予不同的权重,再进行加权计算得到的平均数。比如,一个学期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我们可以根据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的权重来计算最终的加权平均数。中位数是指一组数据按照大小顺序排列,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值。对于一个有奇数个数据的数据集,中位数就是中间那个数;对于有偶数个数据的数据集,中位数取中间两个数的平均值。


平均数在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在统计学中,平均数是最基本的统计量之一,它能够反映出数据的整体趋势。通过计算平均数,我们可以得到数据的集中趋势,并做出相应的分析和判断。在经济学中,平均数常用来描述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经济水平、消费水平等。在体育领域,平均数也被广泛应用,比如计算一支足球队的进球数平均值、一位运动员的得分平均值等。除了这些领域,平均数还在其他很多方面得到应用,比如人口统计、医学研究、市场调查等。


平均数也有其局限性。当数据分布不均匀或存在极端值时,平均数可能无法准确地反映整体情况。比如,对于一组数据{1, 2, 3, 4, 500},计算平均数得到102,显然这个平均数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这时候,我们可以使用其他的统计量,比如中位数或者众数来更好地描述数据的特征。


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代表性指标,它能够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计算平均数非常简单,只需要将所有数据相加再除以数据的个数。平均数在统计学、经济学、体育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平均数有其局限性,当数据分布不均匀或存在极端值时,平均数可能无法准确地描述数据的整体情况。所以,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还需要结合其他统计量来全面分析数据。

平均数教案【篇4】

2、能力目标:理解平均数在统计上的意义。

3、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难点: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上周的作业,有三位同学做得最好,今天老师带来些铅笔想奖励给他们。大家看统计图,哪三位做得最好,分别获得了几支铅笔?(叶雨7支、叶茹5支、李新3支)(课件展示)。

师:你们觉得这样分公平吗?怎样才能公平?

学生讨论,指名汇报。

(把叶雨的7支拿2支给李新,这样每人都是5支。课件展示)。

很好。谁能给这种方法取个名字?(“移多补少法”。板书)。

(先把三个人的铅笔全合起来有15支,再平均分给这3个人,这样每个人都是5支。)。

这种方法也很好!我们也给它取个名字。(“先合再分”板书)。

刚才我们用不同的方法,都能使这三个人铅笔的支数从不等变成相等,都是5。

教师指出:这里的“5”就是“7、5、3”这三个数的平均数。板书课题:平均数。

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能简单的说一说什么是平均数吗?(学生思考或者讨论,教师在听取汇报后总结。)。

几个大小不等的数,通过移多补少或者先合再分的方法,使它们成为几个相等的数,这个相等的数就是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师:说到平均数,同学们能联想到我们以前学的哪个数学概念。(平均分)是呀,平均数是5,那么他们每人的铅笔支数应该都是5,是这样吗?(质疑,区分平均数和平均分)。

师:难道,老师真的不公正吗?他们的铅笔到底要不要重新平均分配呢?告诉你们,不能。这样做是因为叶雨书写最干净,而且明显进步,而李新最近书写有些下降了。同学们觉得老师做得公平吗?刚才的平均数只是一个反映今天奖品发放总体情况的数,不是真的把奖品平均分了。

同学们在生活中还听到过哪些平均数?说一说。(见课件)。

看来平均数的用处还真大,同学们要好好学习哟!

二、寻找方法,解决问题。

同学们,上个月我们班每个同学都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很多小红星。我们来看一下第一小组和第二小组的统计结果。

第一小组上月获小红星个数统计表。

单位:个。

叶茹李新吴玉刘超。

14111013。

第二小组上月获小红星个数统计表。

单位:个。

叶雨付涛张新江南夏丽。

15128119。

其中,叶雨的个数最多,我宣布第二小组为优胜组,你们同意吗?

生1:不同意,她一个人怎能代表全组,就算叶雨最多,可是张新才8个。

师:那你们说怎么比呢?

生2:可以把每个组的个数加起来,看哪个组的个数最多,哪个组就好。

生3:可第一小组比第二小组少了一个人呀!怎么能比?

同学们认为怎样比最合适呢?(平均数)。

对,把几个大小不等的数,通过移多补少或者先合再分的方法,使它们成为几个相等的数,也就是把两个小组的平均数分别求出来再比较。(大家领悟到比较平均数最公平,从而认识平均数在统计中的用处。)。

下面,我们就各显神通,先求出第一小组的平均数吧!

小组讨论、汇报。

(将叶茹多的两个分给吴玉,刘超多的一个分给李新,这样,她们每个人都得到了12个,也就是第一小组的平均数是12个。)。

不错,方法很简洁,他用的什么方法?有不同的方法吗?

(先求出四个人的总个数,再求出平均每人的个数。)。

他用的方法就是——先合再分法。

看来,大家都非常聪明,第二小组的平均个数会求吗?

你们觉得这时我们求平均数用哪种方法比较合适?为什么?

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为什么这里求得的总数除以的是5而不是4?

(先合再分法)。

小结:求平均数的方法很多,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定。人数少,差距小,用移多补少法比较简单;人数多,差距大,用先合再分的方法比较简单。

我们看,第一小组的平均数是12,可是14、11、13、10这几个数里,没有一个是12的,它们有的比12大,有的比12小;第二小组的平均数是11,可是15、12、8、11、9这几个数里面也只有一个11,并不是每一个数都是11,它们有的比11大,有的比11小。所以说平均数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平均数教案【篇5】

读《平均数教学设计》有感

以往对于平均数的概念引入,比较典型的是组织两组人数不等的比赛,在学生初步体会到比总数不公平的前提下,顺利过渡到比平均数的环节上来。而张齐华老师的“平均数”一课,从比投篮技术的情境引入:首先出场的是小强,他1分钟投中5个球,可是他对这一成绩似乎并不满意,觉得好像没有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想再投两次。

如果你是张先生,你同意他的要求吗?就这样,全班同学意识到,由于随机误差的存在,保龄球成绩很难代表小强的真实水平,所以我们应该再给他两次机会。小强又投了两次,很巧的是后两次投篮成绩都是5个,显然是张老师精心设计的,使学生意识到用5来表示小强1分钟投中的个数最合适,避免了学生不会计算平均数的尴尬。

接着小林出场,小林第一次只投中了3个球,“如果你是小林,会就这样结束吗?”从而自然引出第二组数据:3个、5个、4个。

可是也引出了麻烦:三次成绩各不相同。这一回,又该怎么办?

在学生思维的碰撞中,发现也用5来表示小林的成绩显然对小强来说是不公平的,学生凭直觉认为4最能代表小林1分钟的成绩,这样平均数的意义悄悄地被学生自己发现了。

张老师的精致设计,加上他灵活智能的代课处理,在课堂上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这让我受益匪浅。

平均数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

使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多媒体光盘。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1、出示例1的情境图。

谈话:这是同学们在文具商店购物的画面。你能从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学生交流后提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些用加减法计算的问题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下面的问题及相应的算式:

(1)小明和小丽一共用了多少元?

(2)小明比小丽多用多少元?

(3)小明和小芳一共用了多少元?

(4)小芳比小明少用多少元?

(5)三个人一共用多少元?

2、揭示课题。

谈话:怎样计算小数加减法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板书课题:小数加法和减法)。

二、探究。

1、教学例1的第(1)问。

谈话:你能用竖式计算“4.75+3.4”吗?先试一试,再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讨论:你是怎样计算的?又是怎样想的?

围绕学生采用的算法进行比较,要求学生具体地解释思考过程。

小结: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时,要把两个加数的小数点对齐,然后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分别相加。

2、教学例1的第(2)问。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3、教学“试一试”。

谈话:这里还有两道题,你能用刚才学到的计算方法自己算出结果吗?

学生计算后,再要求说一说是怎样算、怎样想的。然后提出把计算结果化简的要求,让学生说一说化简的结果和依据。

4、总结和归纳。

学生活动,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然后组织机交流。

三、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学生说一说计算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找出每道题中的错误,再分别改正,并组织交流。

3、完成练习八第1题。

4、完成练习八第2题。

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适当加以点评。

5、完成练习八第3题。

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还可以自己补充问题:问学生你还想到了什么?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有哪些收获?你认为自己今天学得怎么样?

五、延伸。

同学们在开始上课的时候,提出了许多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很有价值。其中,有些问题我们已经解决,剩下的问题下节课在继续研究。

六、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p。

学生回答。

学生根据条件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学生口答算式。

学生思考、交流后回答:算式中都用小数。

学生用竖式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同时指名板演)。

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同学间交流自己想法。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学生交流后明确学生独立计算,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同学们自己想一想,再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引导学生归纳: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都要把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分别相加、减,都要从低位算起。计算小数加减法时,需要把小数点对齐后再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学生各自在书上填出得数,并回答。

学生独立完成,

结合线段图学生说说对前3个问题的理解。

学生交流。

问题的提出来自学生本身的思索,这让学生更有兴趣去探索、尝试。

围绕学生采用的算法进行比较,要求学生具体地比较“数位对齐”、“相同数位对齐”和“小数点对齐”,最终让学生明白“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这一环节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教师鼓励分小组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进而探讨小数加、减法的基本算理。这样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既掌握了知识,同时也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联系以前学过的整数加、减法,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形成比较完整的认识。

通过一系列的练习,既巩固了本课的相关知识点,又提高了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

4.75+3.4=8.15(元)4.75-3.4=1.35(元)。

4.754.75。

-3.4-3.4。

8.151.35。

  • 相邻数数学教案

    这篇文笔流畅观点独到的“相邻数数学教案”深深吸引了合同范本网,热烈欢迎你来读愿这篇文章能够带给你灵感和分享的欲望。教案是老师上课之前需要备好的课件,每个老师都需要仔细规划教案课件。编制好的教案可以为学生的知识掌握提供必要的保障。...

    2024.05.15 相邻数学教案
  • 有理数教案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有理数加法运算律,理解其在加法运算中的作用。【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运算律过程,培养观察思维逻辑推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问题分析解决过程中,感受数学的魅力。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有理数加法运算律。【教学难点】灵活应用有理数加法运算律。三、教学过程(一...

    2024.02.27 有理数教案
  • 2024数学教案

    经过深入调研和分析我们带来了充满新意的“数学教案”,热烈欢迎参考这些资料期待你能够从中获益良多。在老师日常工作中,教案课件也是其中一种,老师在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不能敷衍了事。 良好的教案和课件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保障。...

    2024.03.20 数学教案
  • 数一数教案六篇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实践,按照指定标准对物品进行比较。并且能熟练的掌握数数的方法,会比较物体的大小。过程与方法(复习策略):在数一数、分一分、比一比的游戏活动中,发现并提出有关分类、比较的简单数学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分类、比较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养成分类整...

    2024.03.02 数一数教案
  • 数学按数取物教案

    活动设计:“1只小猴去钓鱼,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嗷、嗷、嗷……”这首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数字手指谣。结合小班数学活动宜情景化、游戏化的特点,以及孩子们已经学习了4的构成的基础上,我以这个手指谣为引子,设计了这个《智救小猴,勇闯难关》的数学游戏,引导幼儿初步理解4以内数的实际意义,激发幼儿斗志,渲染活...

  • 失眠的短句95句

    “我的世界很小,小到一有消息,我就知道是哪个货发的。”信息交流越来越频繁的现代社会,我们用句子来记录每天的精彩。可以说一句话可以让你表露出人性最纯真的一面,或许"失眠的短句"是你正在寻找的内容,欢迎光临愿您在这里享受愉快与温馨并度过难忘的阅读时光!...

  • 公司向个人借款合同协议书(系列十一篇)

    在人们越来越注重信誉的社会当中,双方在订立合同时应当意思表示真实,不能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况,如何写出能保障自身权益又合乎法规的合同?“公司向个人借款合同协议书”是由小编为您搜集整理的内容,请您收藏此页面以便随时查阅!...

  • 计划部述职报告(集合十三篇)

    报告主要用于下机关或单位向上机关汇报工作情况,反映相关问题,平常学习工作中。都会使用到报告,我们在写报告时可以从哪些角度着手?这篇文章将探究并分析“计划部述职报告”的多个方面,请您务必将本文收藏以便参考!...

    2024.06.04 计划述职报告
  • 渴望爱情的唯美句子

    情人节单身无要求,只要你珍惜当下,给自己最好的。合同范本网的编辑经过搜集和处理,为你提供渴望爱情的唯美句子,希望这能对你有所帮助请将其加入书签。无论在什么时候优美的句子总能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优美的句子如同春天里的风抚慰着人们受伤的心灵。让人读起来非常的感同身受。...

  • 最新积的近似数教案汇集

    我的“积的近似数教案”充满了想象力期待它能够得到您的认可。上课前准备好课堂用到教案课件很重要,撰写教案课件是每位老师都要做的事。 精心编写的教案课件是提高教师教学的重要方法。希望这些建议能够帮助你提高个人表现!...

    2024.03.03
  • 最新感悟自己的爱情文案25句

    我想发泄、想大声哭泣、想告诉全世界我好悲伤~~类似的句子还有哪些呢?在此,你不妨阅读一下最新感悟自己的爱情文案25句,请继续阅读本文相关内容!...

  • 2024护理毕业实习总结范文

    大学护理毕业实习报告总结通过学习使我意识到现代护理质量观念是全方位全过程的让病人满意,努力把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思想认识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大学护理毕业实习报告总结文章,提供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欢迎阅读。  总结一本人通过10个月的...

  • 2024黄山奇石教案

    合同范本网小编花费了不少时间搜集整理了“黄山奇石教案”的相关内容。老师在新授课程时,一般会准备教案课件,不过教案课件里知识点要设计好。 学生反应可以帮助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希望这篇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大家参考和分享!...

    2024.06.04 黄山奇石教案
  • 银行工作报告(范本十五篇)

    自古圣贤之言学也,咸以躬行实践为先,为了让下次工作更好的完成。一般都会写报告,报告能让我们更快发现错漏,避免徒劳的工作。请跟随合同范本网小编一起来看看“银行工作报告”,我相信这些经验可以帮助您更好地锻炼资讯!...

    2024.06.04 银行工作报告
  • 【热】写数零的作文通用

    课堂上,我们经常进行文章写作,写作可以锻炼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令人难忘的作文一般都是语言精练、内容准确的,作文怎么样才能写好?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23.02.25
  • 最新集体婚礼策划方案

    主办方:承办方:xx公司婚礼策划机构协办方:活动时间:20xx年x月x日活动对象:xxx公司婚礼策划机构老顾客活动地点:xxx公司婚礼策划机构活动人数:99对活动形式:参加者以自愿为原则,不可勉强。参加集体婚礼不受礼也不举行婚宴。宣传方式:1、向老顾客统一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