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 范文大全/ 化学教案/ 导航/

化学教案(实用14篇)

化学教案(实用14篇)。

让我们一起走进“化学教案”的世界探寻它的秘密,希望您喜欢本文欢迎阅读。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因此在写的时候就不要草草了事了。要知道写了教案课件,是可以体现老师在教学上面的专业素养。

化学教案(篇1)

化学教学案

课题名称:第六单元海水中的化学第二节海水“晒盐”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目标 :

1.知道蒸发结晶是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学会用重结晶法提纯混有泥沙的粗盐;了解食盐的用途和工业上精制食盐的方法。

2.理解“饱和溶液”、“溶解度”、“结晶”等概念;学会绘制并使用溶解度曲线图;知道结晶有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两种途径。

3.学习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进一步提高在实验探究中控制实验变量的能力。

重点、难点:

1. 知道蒸发结晶是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了解工业上精制食盐的方法。

2.理解“饱和溶液”、“溶解度”、“结晶”等概念;学会绘制并使用溶解度曲线图。

3.学习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

教学过程 :

[创设情景]

我们都知道由海水可以晒制食盐,但晒盐过程的原理你理解吗?本节课我们将以“海水晒盐”为载体,学习“饱和溶液”、“溶解度”、“结晶”等概念。并完成有关的实验探究。

[第一课时]

一、海水晒盐的过程

[阅读] 请同学们阅读书P9有关内容,完成下面的题目。

1.由海水“晒盐”得到“粗盐”的基本过程

先将海水引入          池,经日晒蒸发水分到一定程度时,再导入           池,继续日晒,海水成为食盐的           溶液,再晒就会逐渐析出食盐来。这时得到的晶体就是我们常见的“粗盐”。

2.对饱和溶液的理解

[补充实验]

以硝酸钾溶液为研究对象,探究饱和溶液的有关性质。

提出你的设想:探讨哪些因素会影响物质的溶解限度。

[结论]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与溶液的浓稀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但对同一种物质的溶液,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课堂练习]

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同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B.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不饱和溶液降温一定会变成饱和溶液

D.对于同一溶质的溶液,在同一温度时,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作业 ]

思考:要使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              、               、              。

[第二课时]

[引入] 既然大多数物质在水中是有一定的溶解限度的,那他们的溶解能力大小如何表示和衡量呢?

[提出问题]

我们同样需要思考的是:哪些因素影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度?请提出你的假设。

[实验探究]

哪些因素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度。

1.溶质种类的影响

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溶质的种类

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温度和水的质量

2.温度的影响

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温度

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溶质的种类和水的质量

[实验结论]

在溶质种类和溶剂的量不变的情况下,当升高温度时,固体物质溶解在水中的溶解限量会升高;当降低温度时,固体物质溶解在水中的溶解限量会降低。

[学生讨论]

根据刚才探究的结果,请你为溶解度试着下一个定义。

[定义]

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的溶剂(通常为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能溶解的质量。

[活动天地]

绘制溶解度曲线

[讨论] 从溶解度曲线图上你能得到哪些信息?通过绘制溶解度曲线的活动,你有哪些体会和收获?

1.我们只需要通过实验测得10组温度和溶解度的数据,就可以在坐标纸上绘制出溶解度曲线,而从曲线图上,我们可以查得0℃-100℃之间任一温度时的溶解度。所以,将表格数据转换成图像表达,具有直观、连续等优点。

2.如果将几种不同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叠加在同一张坐标图上,我们就能得到更丰富的信息,例如: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判断哪些物质是易溶物,哪些是可溶物或微溶物;两条曲线的相交点,意味着在这个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根据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情况,选择分离提纯混合物的方法等等。

[课堂练习]

下列各因素中不会影响固体溶解度的是(  )。

A.溶质的种类    B.溶剂的种类    C.溶剂的多少     D.温度

[第三课时]

[回顾思考]通过对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学习,你对“结晶”已经有了哪些认识?

晶体——有规则外型的固体

结晶——在一定条件下,固体物质从它的饱和溶液中以晶体形式析出的过程叫做结晶。

结晶的良种途径:

蒸发结晶——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

降温结晶——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的物质。

[引入新课]

本节课,我们将综合应用前面所学的知识,思考,在晒盐得到粗盐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加工得到精盐。

三、粗盐的提纯

[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1.使用什么方法可将粗盐中的泥沙除去?  2.除去泥沙后,再怎样操作才能得到纯净的食盐?

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

[方法总结]

工业上净化食盐时,先将粗盐溶于水中过滤,目的是                  ,若要除掉可溶性杂质,需加入         、           、          等物质,将            等可溶性杂质转换为沉淀,过滤除去,最后用       将溶液的pH调节至7,浓缩即得精盐。

[深入思考]

“工业上净化食盐时,先将粗盐溶于水中,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再加入氯化钡、纯碱、烧碱等物质,使SO42- 、Ca2+ 、Mg2+等可溶性杂质转化为沉淀过滤除去,最后用盐酸将溶液的pH调节至7,浓缩即得精盐。”

针对上述叙述,运用你所学过的复分解反应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⑴加入的氯化钡、纯碱、烧碱分别要对应将      、       、      离子转化为沉淀;

⑵如果这些离子是由CaCl2、MgSO4溶解于水形成的,那么依次加入适量的烧碱、氯化钡、纯碱时,会怎样反应?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①                                       ;

②                                       ;

③                                       。

[课堂小结]

[课后记]

化学教案(篇2)

1、要重视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老师讲授化学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课本大多数概念和元素化合物的知识都是通过实验求得和论证的。通过实验有助于形成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

2、要认真观察和思考老师的课堂演示实验因为化学实验都是通过现象反映其本质的,只有正确地观察和分析才能来验证和探索有关问题,从而达到实验目的。对老师的演示实验要细心观察,学习和模仿。要明确实验目的,了解实验原理。要认真分析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多问几个为什么,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所以然。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现象。要正确对实验现象进行描述,弄清现象与结论的区别并进行比较和分析。要会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来推断和检验有关物质。如六瓶无色气体分别为氧气、氮气、空气、二氧化碳气、氢气和一氧化碳气如何鉴别?其思路为从它们不同的化学性质找出方法,用燃着的木条和石灰水鉴别,最后从现象的不同来推断是哪种气体,要注意回答问题时要先说现象,后说结论。

3、要自己动手,亲自做实验。实验中要勤于思考、多问、多想分析实验发生的现象从而来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独立实验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要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和技能并能解答一些实验问题。要做到理解基本操作原理,要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正确的操作顺序并能根据实验装置图,解答实验所提出的问题。

总之,只要充满信心,勤奋学习,总结掌握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就一定能把化学这门课学好

化学教案(篇3)

一。化学实验基本仪器

1.可用于加热的仪器

(1)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注意:①盛放溶液不超过容器体积的1/2,加热时不超过1/3;②加热时,试管应受热均匀,试管倾斜45°角,管口不对人,也不对自己。

(2)必须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

注意:①溶解时,所加液体不超过容积的1/3,并用玻璃棒轻轻搅拌;②加热前外壁要擦干,要垫石棉网。

(3)提供热源的仪器:酒精灯。

注意:①酒精不超过容器2/3;②使用外焰加热;③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④使用完毕不可吹灭,而应用灯帽盖灭。

2.用作容器的仪器

(1)集气瓶:用于收集或贮存气体,进行气体同其他物质间的反应。

注意:①不能被加热;②固体和气体反应剧烈放热时,瓶底应放少量水或沙(如Fe和O2);③收集气体时应用玻璃片盖住瓶口。

(2)细口瓶和广口瓶。细口瓶通常盛装溶液,并用磨口瓶塞,以利密封保存试剂。

广口瓶通常盛装固体颗粒,以利于镊子夹取固体。

3.可用于测量的仪器

(1)量筒: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注意:①不可用作反应器;②不可用来加热;③量液时,应倾斜倾注液体,观看读数时,视线应与凹面平齐。

(2)托盘天平:称量一定质量的药品。

注意:①所称物质质量必须在称量范围内;②最小刻度可准确至0.1克;③左物右码,先大后小(左边托盘放待测物体,右边放砝码,称量时先放大砝码,再依次换放小砝码,最后移动游码);④不得腐蚀托盘,称量时将被称量物放在纸或玻璃器皿上。

4.夹持工具及其他仪器

(1)试管夹:用来夹持试管给其加热。

注意:①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②加热时,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2)铁架台(铁夹,铁圈)。

(3)玻璃棒:作为搅拌器和引流用。

注意:①搅拌时应避免碰撞容器壁;②引流时应注意使玻璃棒顶端靠近接受容器的内壁,液体倾出容器的倾出口时要紧靠玻璃棒中部;③使用后须及时擦洗干净,不能随便放在桌上,应放在干净容器内或插在试管里。

(4)胶头滴管:用来吸取、滴加少量药品。

注意:①使用前先捏紧胶头,再放液体中吸取液体;②滴加药液时,滴管悬空,不得插入或接触容器口及内壁;③用后立即洗净(滴瓶上的滴管不需要洗);④专管专用。

训练A:

1.下列仪器不能用火焰直接加热的是①试管②坩埚③蒸发皿④烧杯⑤锥形瓶⑥燃烧匙

A.①②③B.①⑤⑥C.④⑤D.②⑥

2.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用量筒量取2mL盐酸液体加入锌粒制氢气B.蒸发皿直接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C.将pH试纸投入溶液中测量其酸碱性D.玻璃棒用完后直接放在桌面上

上面内容就是一米范文范文为您整理出来的9篇《九年级化学教案》,能够帮助到您,是一米范文范文最开心的事情。

化学教案(篇4)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分成""和"混合物和纯净物"两部分。

前一部分着重于描述物质由等粒子所构成,讨论的基本性质。教材一开始从人们所熟悉的一些日常现象入手,如:人经过花圃或酒店,会嗅到花或酒的香气;湿的衣服经过晾晒就会干燥;糖块放在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等。通过对这些日常生活现象的思考,使学生自然而然的建立起物质是由人们看不见、摸不着的粒子构成的结论(是构过成物质的一种粒子)。通过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缩小,及晶体碘的升华与凝华等实验现象,使学生在建立起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的结论基础上进一步得出是运动的及之间有间隔的推论(即的性质)。之后,教材以水变成水蒸气,蔗糖溶于水及硫或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或二氧化碳几个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运用初步介绍的知识对物质发生变化时本身是否发生改变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进行了实质性的分析。从而给下一个比较准确的定义。

教材为了进一步让学生确信存在的客观性,展示了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拍摄的苯照片,同时用生动的比喻、引导读者去的大小和运动状态。使学生在感性和理性上都建立起对的认识。

教材的第二部分首先以空气的组成及硫粉和铁粉混合实验为基础从宏观上对混合物和纯净物两个概念做了区分。然后从微观上-用初步掌握的有关知识进一步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使学生能初步建立纯与不纯的相对概念。

化学教案(篇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在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的基础上,研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通过讨论,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反应原理;

通过实验探究,学会设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装置的探究,逐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能力、表达能力;

通过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培养学生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设计思路;

通过筛选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发展观察能力并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在探究中,使学生体验合作、发现的乐趣;

在设计实验装置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课堂引入指导

方法一:引导学生复习到目前为止学生已经掌握的可以得到二氧化碳气的方法,逐一筛选出适合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方法,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会选择,学会判断,从中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实验学生的主动学习。

方法二:从实验室制气的要求入手,讲清楚原则,让学生自己总结,思考到底实验室中用什么方法来制备二氧化碳。

方法三:单刀直入先讲实验室中制二氧化碳的原理,让学生思考,实验室选择这种方法的依据是什么?通过对比突出该方法的优越性,总结出实验室制气的原则。

知识讲解指导

注意讲解时的条理性,使学生明白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检验方法;让部分学生清楚选择该方法的原因和实验室制气方法选择的依据。

注意理论与实验的`结合,避免过于枯燥或过于浅显,缺乏理论高度。

联系实际,讲二氧化碳灭火器的原理,适用范围,必要时也可讲解常用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关于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的教材分析

本节课在全书乃至整个化学学习过程中,所占有的地位十分重要。它是培养学生在实验室中制取某种气体时,药品的选择、装置的设计、实验的方法等思路的最佳素材。上好此节课对学生今后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基本实验及实验探究能力都有深远的影响。

本节知识的学习比较容易,学生在前面学习元素化合物的基础上经过讨论便可解决。本节学习的重点是能力训练。学生在前面学习的氧气、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具备了一些气体制备的实践经验,各项实验技术也已经具备,此时,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正是时机。教师提出探究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通过小组合作,设计方案、表达交流、实施方案、总结表达等环节完成整个探究。

关于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的教学建议

为了完成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设计2课时完成此节教学;

本节是典型的探究学习模式。其中有两个探究:制备药品的探究(快、易)、制取装置的探究(重点、慢)。

讲授过程指导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可结合实验六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进行边讲边实验。

注意运用讨论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可适当与氧气、氮气的实验室制法进行对比;结合装置讲解制二氧化碳装置与制氢装置的区别与联系(均是固液反应不需加热制气);结合二氧化碳气的性质,讲解二氧化碳气的检验和验满方法。

课程结束指导

复习实验室制二氧化碳原理、装置及验满方法。

布置学生进行家庭实验,用醋酸和鸡蛋壳或水垢制二氧化碳。

布置作业,注意计算和装置图两方面的内容。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过程:

【引言】

二氧化碳是一种有广泛用途的气体,实验室中如何制取二氧化碳呢?想一想到目前为止,你知道多少种能够制得二氧化碳的方法。

(学生讨论,并列举学过的可以得到二氧化碳的方法。教师在黑板上逐一记录)

1.碱式碳酸铜热分解

2.蜡烛燃烧

3.木炭燃烧

4.石墨等碳单质在氧气中燃烧

5.木炭还原氧化铜

6.碳在高温下还原氧化铁

7.碳酸受热分解

8.人或动物的呼吸

9.高温煅烧石灰石……

引导学生讨论作为实验室制法的条件是:

1.制取应简便迅速;

2.所制得的气体纯度高,符合演示实验的需要;

3.操作简单、安全,易于实现。

学生评价每一种制得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否可以作为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化学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

(2)会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相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能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

(3)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一些因素,会利用有关气体溶解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并能归纳出相应的概念。

(2)学习通过实验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转化的辩证思想。

(2)树立做任何事都要实事求是的观点。

【教学重点】

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教学难点】

1、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含义。

2、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教学工具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复习提问】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为什么只有在“两个一定条件”下,它们才有确定意义?

【交流回答】

改变条件可以使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

【导入新课】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溶解能力不同;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能力也不相同。这节课我们就从量的角度研究物质的溶解能力。

【活动与探究1】

1、向盛有20°C水的烧杯中加入NaCl,向盛有40°C等量水的烧杯中加入KN03都达到饱和状态。比较NaCl与KN03溶解的量,并讨论能否在该条件下定量地比较二者的溶解能力?

2、向40g20°C水中加入NaCl,向100g20°C水中加入KN03,都达到饱和状态。比较它们溶质的量,讨论能否在该条件下定量地比较二者的溶解能力?

3、向100g20°C水中加入NaCl直到饱和,向100g20°C水中加入KN03配制成不饱和溶液。比较二者溶解的量,讨论能否在该条件下定量地比较出二者的溶解能力?

【归纳总结】

定量描述物质的溶解能力(即溶解度)的要素:

①在一定温度下;

②等量的溶剂里,人们统一规定:在100g溶剂里

③溶液为饱和状态;

④单位为g。

固体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四大要素:①一定温度下;

②100g溶剂里;

③溶液为饱和状态;

④溶质的质量。

【提出问题】

理解了溶解度的概念,那你了解平时所说的“易溶”、“难溶”与溶解度的关系吗?请看下面资料。

【课件展示】

溶解度的相对大小(20℃时的溶解度)

【提出问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溶解度,那么溶解度是怎样表示的呢?

【课件展示】

教材P36表9-1

【分析小结】

上述是表示溶解度的一种方法:列表法。

列表法表示溶解度不直观,不能表示物质在任意温度时的溶解度,也不能直观表示某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 趋向,下面我们寻找另一种表示方法──溶解度曲线。

【活动与探究2】

请同学按教材P36~P37要求绘制溶解度曲线,并讨论回答相关问题。

【归纳总结】

通过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情况,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溶解度的大小,也可以查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

1、溶解度的三种情况:

(1)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KN03。

(2)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如NaCl。

(3)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Ca(0H),。

2、交点P表示,在该温度下,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是:温度。

【提出问题】

我们研究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那么气体物质的溶解度又该如何表示呢?

【课件展示】

1、展示教材P38讨论,并回答有关问题。

2、烧开水时,锅底有很多小气泡,为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交流回答】

1、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小,溶解度越小;压强越大,溶解度越大。

2、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小。

【练习讨论】

如何增加养鱼池水中的含氧量?

【学生活动】

利用所学知识和阅读教材P38~P39资料讨论回答。

课后小结

【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了固体、气体物质的溶解度的概念,了解了固体溶解度的相对大小,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并且通过 活动与探究总结出了影响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我们还可利用已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课后习题

【布置作业】

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节的内容。

化学教案(篇7)

取样2mL于试管中

专题十一盐和化肥

一.常见的盐

1.氮化钠(NaCl)(俗称食盐)

(1)性质:NaCl的熔、沸点高;纯净的食盐不潮解,粗盐因含有MgCl2、CaCL2等杂质,能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潮解;食盐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

(2)制法:因为食盐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要从溶液中结晶山食盐,只能采用蒸发溶剂法,故工业上用海水晒盐或用盐井水、盐湖水煮盐,使食盐晶体析出。

(3)用途:调味、腌渍食品、消毒、制化工产品等。

2.碳酸钠(Na2CO3)(俗称纯碱)

(1)性质:白色粉末,易溶于水;碳酸钠晶体易风化。

(2)用途:用于玻璃、制皂、造纸、纺织、洗涤剂等工业生产。

3.硫酸铜(CuS04)(其结晶水合物0uS04·5H2O,俗称蓝矾、胆矾)

(1)性质:无水CuS04为白色固体,易溶于水,溶液旱蓝色。CuSO4·5H20晶体是蓝色的,受热分解:

CuS04,·5H2O(蓝色)△CuSO4(白色)+5H20

(2)检验水存在的方法:加入白色CuS04,白色粉末变蓝,说明有水。CuS04+5H2O=CuSO4·5H20

训练A:

1.下列关于碳酸钠晶体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碳酸钠晶体俗称烧碱B.碳酸钠晶体在干燥的空气中易风化

C.向少量碳酸的钠晶体上滴加稀盐酸,有气体产生D.能除去油污,可做厨房的清洁剂

2.关于化学反应A+B=C+D,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生物c和D分别是盐和水,则反应物一定是酸和碱

B.若A和C是单质,B利D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转换反应

C.若A是可溶性碱,B是可溶性盐,则C和D可能是两种沉淀

D.若A、B各取log混合,使其充分反应,则C、D质量的总和一定等于20g

二.盐的性质

1.物理性质:(1)常温下大都是晶体;(2)溶解性(熟练记忆盐类溶解性表)。

2.化学性质:

(1)盐十金属→新盐十新金属:CuS04+Fe=FeS04+Cu(2)盐十酸→新盐十新酸:AgN03+HCI=AgCl↓+HN03

(3)盐十碱→新盐十新碱:Ba(OH)2+HaS04=2NaOH+BaS04↓(4)盐十盐→新盐十新盐:NaCI+AgN03=AgCl↓+NaN03

例1:在不用指示剂的条件下欲将含有盐酸的氯化钙溶液由酸性变为中性,应选用的试剂是()

A.石灰水B.硝酸银溶液c碳酸钙粉末D生石灰粉末

训练B:

1.下列各物质的溶液既能跟酸反应又能跟某些碱溶液反应的是A.KNO3B.FeCl3C.NaOHD.K2C03

2.把下列每组中的两种物质的溶液混合,有沉淀产生,加入足量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过滤,滤液呈黄色。则该组物质是A.氢氧化钠、氯化铁B.氢氧化钡、硫酸铜

C.氢氧化钡、硫酸铁 D.碳酸钠、氯化钙

3.不用其他任何试剂就能将各溶液中的每一种物质鉴别山来的是

A.CuS04KN03BaCl2NaCIB.FeCl3NaOHBa(OH)2HN03

C.KN03H2S04CuS04NaOHD.Na2S04HClBaCl2K2C03

三.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1.复分解反应的通式:AB+CD=AD+CB

2.复分解反应条件:当酸、碱、盐发生复分解反应时,必须满足下面三个条件之一,否则就不能进行。

(1)生成物中有沉淀生成析出;(2)生成物中有气体放出;(3)生成物中有水生成。

例2:下列各级物质,能在酸性溶液中人量共存,且溶液是无色、透明的是()

A.Na2C03,MgS04,NaCI、K2S04B.CuS04、KCI、NaN03、CaCl2

C.Na2S04、BaCl2、NaN03、NaOHD.Na2S04、KCl、Mg(N03)2、AICl3

训练C:

1.在M和N两溶液中共含有七种离子:Na+,Cu2+,Ba2+,Mg2+,N03—·,OH—和S042。已知两溶液中所含离子不同,M中有四种离子且能使紫色石蕊变蓝,则N中含有

A.Na+,N03—,Ba2+B.OH—,Cu2+,S042—C.Cu2+,Mg2+,S042- D.Ba2+,N03—,Mg2+.

2.某白色末可能含有CaCl2、Na2S04、Ba(N03)2、K2C03中的一种或几种。把该粉末放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仍有白色物质不能溶解;加入过量稀盐酸后,不溶物全部溶解;继续加入BaCl2溶液,没有明显现象。该粉末中肯定没有的物质是A.CaCl2B.Na2S04C.Ba(N03)2D.K2C03

四.化学肥料

化学肥料多属于盐类,因此它们也具有盐的性质。

农家肥:含有多种营养元素,营养元素份量较小

氨水NH3·H2O

铵盐:碳铵NH4HCO3、硝铵NH4NO3硫铵(NH4)SO4、氯化铵NH4CL

尿素:CO(NH2)2

磷肥:主要成分是磷酸盐(磷矿物,过磷酸钙,二过磁针酸钙)

钾肥:硫酸钾K2SO4、氯化钾KCL

复合肥料:加硝酸钾KNO3、磷酸二氢铵NH4H2PO4

微理量元素肥为:含有硼、猛、铜、钼等微量元素

训练D:

1.某同学发现其家庭责任田庄稼茎秆细软,抗病虫能力差,出现了大面积倒伏等症状。他测定其土壤溶液pH为5,得知其土壤呈性。于是他建议父亲施用农家肥草木灰以改良土壤,增加肥力。由此可知草木灰属于性物质(填“酸”或“碱”),草木属于肥(填“氮”“磷”或“钾”)。

2.现有一种化肥,取其少量放入试管里,加水溶解后,向该化肥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有白色不溶于稀硝酸的沉淀生成,微热后,把湿润的红色蕊试纸放在管口,试纸变监,由此推知该化肥是。3.下列含氮化合物不能直接作化学肥料的是A.NH3·(NH2)2C.HN03D.(NH4)3P04

4.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农家肥化肥的肥效长B.农家肥的营养元素含量比化肥少

C.化肥比农家肥容易被植物吸收D.收良土壤和提高土壤肥力,化肥比农家肥好

专题十二物质的转化规律

一.物质的检验

物质的检验包括物质的鉴定和鉴别。

1.物质的鉴定:根据物质特有性质确定是否为该物质,一般须将被确定的物质的几个组成部分(如阳离子、阴离子)一一检验出来,特殊离子的鉴定如下:

(1)SO42-:Ba2+和HN03BaS04(白色沉淀)

(2)Cl-:Ag+和HN03AgCl(白色沉淀)

(3)C032-:H+石灰水由澄清变浑浊

(4)NH4+:OH-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由红变蓝

①ZnH2(可燃)

H+②C032-石灰水由澄清变浑浊

③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①无色酚酞试液由无色变红色

②Fe3+或Cu2+Fe(OH)3(红褐色沉淀)或Cu(OH)2(蓝色沉淀)

2.物质的鉴别:根据物质的性质差异,将组内各物质一一区分开来。

(1)方法:①物理方法:据组内各物质的物理性质的差异进行鉴别。

如:a.Na2S04溶液和CaS04溶液(颜色);b.C02利NH3(气味);c.浓H2S04与浓盐酸(挥发性);

②化学方法:利用组内物质和化学性质的差异进行鉴别。

a.酸碱性:借助紫色石蕊试液区分;b.特殊离子(见1)的检验

(2)原则:①不限定试剂和操作步骤的鉴别②限用一种试剂进行鉴别

③不用试剂通过自身鉴别,其特点:组内有特殊物质,如CuS04溶液呈蓝色。

④不用试剂确定鉴别顺序,其特点:先通过观察找出组内特殊物质,然后利用该物质去鉴别另外一种物质,以此类推。

⑤不用试剂通过组内物质两两混合的现象进行鉴别,解答该类题时应找现象多的物质。

⑥指定试剂,确定鉴别操作和原理。

例1:如何证明某化肥样品为硫铵?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①用两种试剂:Ca(OH)2和BaCl2(NH4)2SO4+Ca(OH)2=CaS04+2NH3+2H20(NH4)2S04+BaCl2=BaS04+2NH4C1

②用一种试剂;Ba(OH)2(NH4)2S04+Ba(OH)2=BaS04↓+2NH3↑+2H20

训练A:

1.可以一次鉴别出空气、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四瓶气体的正确方法是

A.分别加入适量石灰水B.分别滴入紫色石蕊试液

C.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D.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

3.下列各组物质,只用水就能比较简便鉴别出来的是

A.气体:H2、CO、C02B.固体:CaC03、Na2C03,CuS04

C.固体:NaOH、NaCl、FeCl3D.固体:NaCl、KN03、FeCl3

二.物质的分离与除杂

1.原理:

根据混合物中各物质的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不同,而采用适当的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分离或提纯。

2.方法:(1)物理方法:有过滤法和结晶法等。

(2)化学方法:①原则:不增、不减、易分②先除杂后干燥

③方法:有吸收法,转化法,溶解法,沉淀法,气化法,置换法等。

例2:怎样除去KN03溶液中含有多少量CuSO4?

训练B:

1.按照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顺序进行操作,可以分离的一组混合物是

A.木炭粉和二氧化锰B.铁粉和硫酸铜晶体C.氧化钡和硫酸钾D.二氧化硅和氧化钠

2.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氧化铜,其主要操作过程是

A.加过量稀硫酸,加微热,过滤、洗涤B.加强热或在空气中灼烧

C.加适量水,加微热、过滤、洗涤D.加适量稀硫酸,加微热、蒸发、洗涤

三.物质的制备

在物质的制备过程中,须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理论上的可行性;2.原料价廉易得;

3.设备简单,步骤简便;4.尽量提高产品的纯度;5.产品与杂质易行。

例3:以铜、蒸馏水、空气、硫酸、苛性钠为原料制取氢氧化铜,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训练C:

1.按要求制取H20:

化合反应: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非基本类型反应:

2.下列制备氯化铜方法中,正确的是A.铜和稀盐酸反应B.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

C.氢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D.铜和稀硫酸反应后,再加稀盐酸

3.M元素是一种活动性强于氢的元素,它的氧化物M(OH)3都难溶于水,而MCl3和M(N03),均易溶于水。下列各组物质中能直接反应制得MCl3的是A.M(NO3)3+HClB.M203+HClC.M+HClD.M(OH)3+MgCl2

专题十三化学实验

一.化学实验基本仪器

1.可用于加热的仪器

(1)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注意:①盛放溶液不超过容器体积的1/2,加热时不超过1/3;②加热时,试管应受热均匀,试管倾斜45°角,管口不对人,也不对自己。

(2)必须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

注意:①溶解时,所加液体不超过容积的1/3,并用玻璃棒轻轻搅拌;②加热前外壁要擦干,要垫石棉网。

(3)提供热源的仪器:酒精灯。

注意:①酒精不超过容器2/3;②使用外焰加热;③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④使用完毕不可吹灭,而应用灯帽盖灭。

2.用作容器的仪器

(1)集气瓶:用于收集或贮存气体,进行气体同其他物质间的反应。

注意:①不能被加热;②固体和气体反应剧烈放热时,瓶底应放少量水或沙(如Fe和O2);③收集气体时应用玻璃片盖住瓶口。

(2)细口瓶和广口瓶。细口瓶通常盛装溶液,并用磨口瓶塞,以利密封保存试剂。

广口瓶通常盛装固体颗粒,以利于镊子夹取固体。

3.可用于测量的仪器

(1)量筒: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注意:①不可用作反应器;②不可用来加热;③量液时,应倾斜倾注液体,观看读数时,视线应与凹面平齐。

(2)托盘天平:称量一定质量的药品。

注意:①所称物质质量必须在称量范围内;②最小刻度可准确至0.1克;③左物右码,先大后小(左边托盘放待测物体,右边放砝码,称量时先放大砝码,再依次换放小砝码,最后移动游码);④不得腐蚀托盘,称量时将被称量物放在纸或玻璃器皿上。

4.夹持工具及其他仪器

(1)试管夹:用来夹持试管给其加热。

注意:①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②加热时,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2)铁架台(铁夹,铁圈)。

(3)玻璃棒:作为搅拌器和引流用。

注意:①搅拌时应避免碰撞容器壁;②引流时应注意使玻璃棒顶端靠近接受容器的内壁,液体倾出容器的倾出口时要紧靠玻璃棒中部;③使用后须及时擦洗干净,不能随便放在桌上,应放在干净容器内或插在试管里。

(4)胶头滴管:用来吸取、滴加少量药品。

注意:①使用前先捏紧胶头,再放液体中吸取液体;②滴加药液时,滴管悬空,不得插入或接触容器口及内壁;③用后立即洗净(滴瓶上的滴管不需要洗);④专管专用。

训练A:

1.下列仪器不能用火焰直接加热的是①试管②坩埚③蒸发皿④烧杯⑤锥形瓶⑥燃烧匙

A.①②③B.①⑤⑥C.④⑤D.②⑥

2.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用量筒量取2mL盐酸液体加入锌粒制氢气B.蒸发皿直接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C.将pH试纸投入溶液中测量其酸碱性D.玻璃棒用完后直接放在桌面上

化学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物质的溶解性

2.固体的溶解度及温度对它的影响

3.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4.气体的溶解度及压强、温度对它的影响

教学重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教学过程:

[复习]

1.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定义;

2.饱和溶液要在哪两个条件下讨论才有确定的意义;

3.如何判断某溶液是饱和溶液,若该溶液不饱和,怎样才能使它变成饱和溶液。

[引言]

我们已经知道,在相同条件下,有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里,而有些物质很难溶解,也就是说各种物质在水里的溶解能力不同。我们把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叫做溶解性。

[讨论]

根据生活经验,溶解性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溶解性的大小与溶质、溶剂的性质和温度等因素有关

[讲述]

在很多情况下,仅仅了解物质的溶解性是不够的,人们需要精确地知道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最多能溶解多少溶质,这就要用到溶解度这个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分析]

条件:一定温度下;

标准:100克溶剂里;

状态:饱和状态;

本质:溶质的质量;

单位:克。

[举例]

在20。C时,100克水里最多能溶解36克氯化钠(这时溶液达到了饱和状态),我们就说氯化钠在20。C时在水里的溶解度是36克。又如:在20。C时,氯酸钾在水里的溶解度是7.4克,那就表示在20。C时,100克水中溶解7.4克氯酸钾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化学教案(篇9)

教学目的 知识:了解氢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氢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有关的实验过程和现象;理解点燃氢气之前先要检验氢气的纯度并掌握检验的方法;根据氢气的性质了解其主要用途;从得氧和失氧的角度了解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和还原剂。

能力: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描述、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思想教育:通过氢气燃烧后生成水,对大气无污染,渗透环保教育;通过氢气的燃烧与爆炸以及还原性与还原反应的教学,进行量变引起质变和对立统一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点 氢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 边讲边实验

教学用具 仪器:集气瓶、球形干燥管(装有碱石灰干燥剂)、试管、试管架、烧杯、长颈漏斗、带导管的双孔塞、铁架台、带小孔的金属小筒、粞精灯。

药品:锌、稀硫酸、氧化铜、肥皂水。

其它:火柴、木块。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引入】展示一瓶瓶口倒置的氢气,让学生观察、思考。氢气的色态。 为什么瓶口倒置存放? 为什么可用排水法收集氢气?

【演示实验】用氢气吹肥皂泡。

观察、思考、讨论,小结出氢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观察氢气泡运动方向。

激发兴趣

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以过瘾物的观察、分析、小结出氢气的物理性质。

吸引每一个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动机,证明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板书】一、氢气的性质

1、氢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 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 难溶于水

归纳氢气的物理性质做笔记

指导学生

学会归纳

【过渡】再用氢气吹一个肥皂泡,轻轻抖动玻璃管,使气泡上票飘,请一学生点燃氢气泡。

观察、思考、回答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点燃氢气泡引出氢气的化学性质。

【提问】此实验证明了氢气具有什么化学性质?

【结论】氢气具有可燃性。这是氢气的一个重要化学性质。

回答:氢气可以在空气里燃烧。

【板书】2.氢气的化学性质

(1)氢气的可燃性

【演示实验】验纯后点燃氢气,并在火焰上方罩一干而冷的烧杯。

【指导观察】①氢气火焰的颜色。

②干冷烧杯内壁有无新物质生成。

③接触烧杯的手有何感觉。

试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态式。

请讨论氢燃烧最大的优点是什么

做笔记

观察

描述现象

①安静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②干冷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生成。

③手感到发烫,放出大量热。板书:

( ) ( ) ( )

踊跃回答:因生成物为水对大气无污染。

增加感性认识,培养观察和叙述反应现象的能力。

进一步从知识转化为能力。

学会关心能源、地球。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提问】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能安静地燃烧。如果混有空气的氢气被点燃,结果又会怎样呢?

【演示实验】将氢气和空气混合后点燃。

【提问】此实验为什么有这样的现象你能解释吗?

【解释】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54最后一段。

介绍氢气的爆炸极限,强调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如何验纯呢?

【演示实验】用排水法收集一小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移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结合实验说明如何为纯或不纯。

思考

观察实验,叙述反应现象。

发出“砰”的一声巨响,爆炸的气浪反小筒高高掀起。说明不纯的氢气点燃会发生爆炸。

思考

一名学生读书

观察验纯的操作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培养学生观察和叙述反应现象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使学生初步学会验氢气纯度的操作。

【提问】如用排气法收集氢气时,试管口为什么向下?当听到尖锐爆鸣声,证明氢气不纯。需要重新验纯时为什么要用拇指堵一会儿试管口?

【投影】课堂练习一(见附1)

指导学生做课堂练习一

思考、回答因为氢气的密度小。 使试管内未熄灭的氢气火

焰因缺氧气而熄灭。防止未熄灭的火焰再收集氢气时点燃发生器里尚混有空气的氢气,使氢气发生器发生爆炸。

做练习一

培养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使学生掌握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验纯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

【引入】氢气在常温下性质稳定,但在点燃或加热等条件下,能跟许多物质必生化学反应。氢气能跟氧气单质反应,它能跟氧化物里的氧起反应吗?怎么研究这个问题呢?

【演示实验】氢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和氧化铜反应。

思考

回答:做实验。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板书】(2)氢气的还原性

( ) ( )

注意:通氢、点灯、撤灯、停氢

【分析反应实质】

从实验可知,氢气在反应中夺得了氧化铜中的氧,跟它结合生成水。物质与氧所起的反应叫氧化反应。所以说氢气被氧化。

氧化铜失去了氧而变成铜单质。这种含氧化合物里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还原反应。所以说氧化铜被还原。(在这一反应中,一种物质被氧化。同时另一种物质被还原。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同时进行。)

氢气是使氧化铜还原为铜的物质,它具有还原性,是还原剂。

氢气不但能还原的氧化铜,还可以还原三氧化三铁、三氧化钨等一些金属氧化物。

观察实验的操作步骤和反应现象。一名学生叙述反应

现象。讨论为什么要这样操

作?

领悟氢气的还原性,在此反应中氧气是还原剂。

使学生认识氢气还原氧化化铜的实验,明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指导学生记忆方法。

通过得氧、失氧的分析,使学生初步理解氧化反应、还原反应。认识氢气的还原性。渗透过立统一的观点的教育。

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

【过渡】通过学习氢气的性质,我们知道了氢气是最轻的气体,有可燃性、还原性等。根据这些性质,我们思考一下氢气应有哪些用途呢?

【板书】二、氢气的用途填充气球 作燃料 焊接或切割金属 冶炼金属 作化工原料

【投影】课堂练习二(见附2)

思考、讨论、归纳

学生做练习二

培养学生逐渐学生根据性质思考用途的思维方法。

结合氢气的用途渗透环保教育。

复习巩固

启发学生小结出第三章第四节的重点内容。

【小结】1.氢气的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反应现象。 氢气的用途。

讨论、归纳

指导学生学生归纳重点知识实验。

【投影】随堂检测(见附4)

独立完成检测题

及时反馈

附1:课堂练习一通常状况下氢气是_________色、_________味的气体,比空气________,__________溶于水。 实验室用排水法收集氢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的原因是_________。 使用氢气时,要特别注意安全。点燃氢气前,一定要____________。 下列氢气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 混有空气的氢气,点燃易发生爆炸 在标准状况下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 氢气难溶于水 液态氢是无色液体 下列反应的生成物,不污染空气的是 ( ) 在空气中燃烧煤 在空气中燃烧石油 燃放烟花爆竹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能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 ) 氢元素 (B)氢分子 (C)氢原子 (D)两个氢原子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的颜色是 ( ) 紫色 (B)蓝色 (C)淡蓝色 (D)明亮的蓝紫色

附2:课堂练习二根据氢气的用途写出氢气相应的性质。充灌探空气球:_________;焊接或切割金属:__________;驱动火箭:________;冶炼金属:__________ 。 氢气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后,__________色的氧化铜逐渐变为_________色铜,试管口有_________生成。在反应中氢气夺得氧化铜中的氧,生成水,发生_________(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的还原齐是_______。 下列物质中含氢分子的是 ( )

(A) (B) (C) (D) 液态氢

下列物质中,前者属于单质,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 ) 水、红磷 (B)空气、氧气 (C)液氢、硫酸 氢气、石油 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先通氢气后加热的理由是 ( ) 加快反应速度 排除试管内的空气,避免发生爆炸危险 否则氢气与氧化铜不反应 增大氢气的浓度 在化学反应

原剂是 ( ) (B) (C) (D)

附3:课堂练习答案无 无 轻 难 2.氢气难溶于水 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 验纯 4.A 5.D 6.B 7.C 8.密度小 可燃性 可燃性 还原性 黑 亮红 无色液珠 氧化 氢气 10.D 11.D 12.B 13.B

附4:随堂检测选择 氢气的下列用途中利用了氢气的物理性质的是 ( ) 制备盐酸 (B)驱动火箭 焊接金属 (D)填充气球 氢气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手成铜和水,是因为氢气具有 ( ) 可燃性 (B)还原性 氧化性 (D)难溶性 下列物质中含有氢分子的是

(A) (B) (C ) (D)

做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要 ( ) 先加热后通氢气 先通氢气。实验完毕时要先撤氢气,后撤酒精灯 先通验纯后的氢气,再加热;实验完毕先撤酒精灯,后停止氢气 先加热,后通验纯后的氢气

用文字表态式表示下列化学反应,在物质下面写出元素符号或化学式。注明反应类型。 氢气跟氧气反应   氢气还原氧化铜

化学教案(篇10)

化学资源

矿产资源

海洋资源 生物资源

动力资源 整理笔记 明确本节课题,并知道海洋资源的种类

(问题):1、海水有什么味道?

2、海水中有哪些物质? 思考、讨论、交流 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容易引起学生兴趣

(板书):一、海水中的物质 整理笔记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0页图示海水中的化学资源 阅读、思考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学会观察图表

(讲解):海水制取镁的过程

(板书): 石灰乳

海水或卤水 氢氧化镁

盐酸 通电

氯化镁 镁

写出每一步发生的化学方程式并记忆,整理笔记 了解海水制取镁的反应原理,熟练掌握化学用语,并认识到海洋开发前景广阔

(问题):镁有哪些用途呢? 思考 了解镁的用途

补充:海洋中的“国防元素”镁 整理笔记 拓宽视野

(过渡):不仅海水中含有大量的化学物质,海底也是个巨大的宝藏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31页图示海洋矿产资源部分

(板书):二、海底矿物 阅读、思考 了解海底矿产资源的种类,会观察图表

(讲解):新能源--可燃冰的主要成分及形成过程 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了解可燃冰的主要成分及形成过程,树立新能源观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32页锰结核部分和33页海洋资源分布图 阅读、交流 了解锰结核、石油、天然气分布情况,

(讲解):随着海洋资源的开发,海洋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

(投影):海洋污染图片、录像

(问题):怎样保护人类共有的海洋资源?如从污染源头上应采取哪些措施? 观察、思考,分组讨论、交流,发表各自的见解 让学生意识到海洋污染的严重性和紧迫性,知道保护海洋环境的措施,学会辩证的处理开发海洋资源和保护海洋环境的关系,树立科学发展观

(投影):地球水资源储量示意图

(问题):从图中你得到什么信息? 观察、思考,分组讨论、交流共享 让学生意识到淡水资源的短缺,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问题):怎样从浩瀚的海洋中获取淡水,你有什么好的办法?

(先引导学生回顾分离、提纯混合物的常用方法) 回顾旧知识,分组讨论、交流发言 从旧知引出新知

(板书):三、海水淡化

(实验探究):

蒸馏法淡化海水

(投影):蒸馏法淡化海水实验报告 实验探究,对实验现象进行记录、分析,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设计实验能力、合作意识,学会完成实验报告

(讲解):多级闪急蒸馏法 思考 了解多级闪急蒸馏法

指导学生阅读结晶法和膜法淡化海水 阅读、思考 了解海水淡化常用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讨论)海底矿物是人类共同财富,怎样科学合理地开发海底矿物 思考、分组讨论,发表每组的见解 学会辩证的处理开发海洋资源和保护海洋环境的关系,树立科学发展观

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要点 归纳整理本节要点 对知识进行系统梳理

附:蒸馏法淡化海水

实验仪器、药品:酒精灯、试管、单孔塞、玻璃导管、铁架台(带铁夹)、胶头滴管、海水、硝酸银溶液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结论

1、按图所示组装仪器,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2、向大试管中加入约5毫升-10毫升海水,塞好橡皮塞,用酒精灯加热

3、往小试管里的冷凝水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

问题:为使水蒸气的冷凝效果更好,你认为应对实验装置做哪些改进?

化学教案(篇11)

课题1金属材料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了解常见合金的成分性能和用途。

2.能力目标:

通过情景设置,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认识事物的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方法。

二,教学重点

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

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问题—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程序实行探究式讨论教学。五,实验准备

药品:铁片、铜片、铝片、黄铜、铜

仪器:干电池、小灯泡、导线、酒精灯、火柴、砂纸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内容

1,【引入】

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制品,得出:人类的生活离不开金属材料的结论。2,【新授课】

人类使用金属材料的小知识

1.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材料—青铜(铜锡合金)

2.现在应用最多的金属—铁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世界上金属产量第二位—铝

一、金属材料1、金属材料纯金属(90多种)

合金(几千种)

2、金属的物理性质:

(1)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

(2)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

3)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

【阅读P3相关内容,讨论】

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还需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对环境的影像等等。

3、金属之最:

(1)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2)钙: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3)铁: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铝>铜)

(4)银: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铜>金>铝)

(5)铬:硬度最高的金属

(6)钨:熔点最高的金属

(7)汞:熔点最低的金属

(8)锇:密度最大的金属

(9)锂:密度最小的金属

4、金属分类:

黑色金属:通常指铁、锰、铬及它们的合金。

重金属:如铜、锌、铅等

有色金属

轻金属:如钠、镁、铝等;

有色金属:通常是指除黑色金属以外的其他金属。

【过渡】现在人们使用金属材料大多不是纯金属,而是合金。

二、合金

合金:由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

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演示实验8-1】

【讨论金属及其合金的熔点比较】

★:一般说来,合金的熔点比各成分低,硬度比各成分大,抗腐蚀性能更好

注: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

容性”,因此可用来制造人造骨等。

1)熔点高、密度小

合金的优点(2)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机械性能好

3)抗腐蚀性能好

3,【课堂小结,作业】

八,【板书设计】

化学教案(篇12)

教学目的 知识;了解并认识原子团;理解置换反应概念;掌握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原理和方法,学会用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

能力;通过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反应原理、仪器装置和氢气的收集方法,对学生进行分析、推理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教育。

重点难点 氢 气和实验室制法、置换反应。

教学方法 谈话法、实验启发法。

教学用品 仪器:试管、铁架台、漏斗、长颈漏斗、带单孔塞的'导管。

药品:锌粒、铜片、镁片、铁片、稀硫酸、稀盐酸。

其它:火柴。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引入】早在16世纪,瑞士医药学家帕拉塞斯就发现铁屑放在硫酸中有气体生成并可以燃烧,叫做“可燃性空气”。

实验室就是用金属和酸反应来制氢气的。

【演示实验】是否所有金属都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呢?怎样证明有氢气生成呢?请同学们看实验

【投影】课堂练习一(见附1)

指导学生做练习一

观察并填写实验记录:

A:稀硫酸 色 体。铜片 色 体。放在稀硫酸中 。

B:铁片_________色__________体。放在稀硫酸中_______,把燃着的木条放在试管口__________。

C:锌粒_______色_______体。放在稀硫酸中_________,把燃着的木条放在试管口________。

D:镁条_______色________体。放在稀硫酸中____________,把燃着木条放在试管口___________

简介氢气的发现。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教育。

引入新课

许多金属能与酸反应,通过实验现象,让同学比较在实验室用什么金属比较好。

【实验】取C试管内液体至蒸皿中,加热蒸干观察硫酸锌。

实验记录:

硫酸锌溶液___________色__________体。硫酸锌晶体______色________体。

使同学认识硫酸锌晶体。

回顾实验室制氧气用何药品?用何装置?应注意什么?

(提问后打出投影片)

【提问】制氢气用些套装置行不行?如何改进?

回忆并回答

思考后回答

复习实验室制氧气,引出实验室制氢气装置,达到以对比法加强记忆。

训练想象力

【展示】制氢气的一种装置

观察、思考与制氧气装置的不同。

分析氢气制取装置,及注意事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提问】为能随时加酸,不打开塞子,请同学们设计一下如何改进装置?

【提问】上图中A、B两套装置哪个好?为什么?你制氢气时选用哪套装置?在制氢气时应注意什么?

分析这套装置适合块状固体

不加热        气体

思考并提出设计方案。

讨论后回答

B装置好,优点是能随时加酸。

A装置虽能随时加酸,但氢气可从漏斗逸出。

提高思维能力。

通过讨论加深理解和记忆。

回答实验室收集氧气的方法。

【分析】介绍氢气的密度和溶解性,分析氢气收集方法。

氢气密度最小,用何方法收集?

氢气难溶于水,用何方法收集?

并进行演示,分析两种方法哪个方法为最佳方法?

【提问】有A、B两瓶气体放置在桌上,哪瓶是氢气正确的放置方法?为什么?

回答问题;实验室收集氧气用_______法,因为氧 气_______。还可用________法,因为氧气_______。 实验收集氢气用_______法,因为氢气______。还可用______法,因为氢气_______。

思考并回答问题。

通过氧气收集方法的复习,由同学根据氢气性质分析出氢收集方法。

对比加深记忆

提问思维能力

【过渡】是否必须使用稀硫酸呢?

猜想

培养想象能力

【实验】以干杯代替稀硫酸制取并检验氢气

记录:

A.盐酸______色________体。与铁反应现象。_______

B.盐酸与锌反应现象_____。

C.盐酸与镁反应现象______。

制氢气可用稀硫酸还可用稀盐酸。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写出A、B、C三个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回顾并提问】什么叫化合反应?什么叫分解反应?

分析铁、锌、镁分别与稀硫酸、稀盐酸的反应属于化合化应还是分解反应?提出置换反应的概念。

【投影】课堂练习二(见附2)

指导学生做练习二

回答问题:

_________叫化合反应。举一例。__________叫分解反应。举一例。

看书:置换反应概念,并找出关键词语。

做练习二

导出置换反应的概念。

提高分析问题能力,逐步完成知识到能力的转化。

【简介原子团】硫酸(

化学教案(篇13)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目前最好的下册教案

课题1金属材料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了解常见合金的成分性能和用途。

2、能力目标:

通过情景设置,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认识事物的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方法。

二,教学重点

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

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问题—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程序实行探究式讨论教学。五,实验准备

药品:铁片、铜片、铝片、黄铜、铜

仪器:干电池、小灯泡、导线、酒精灯、火柴、砂纸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内容

1,【引入】

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制品,得出:人类的生活离不开金属材料的结论。2,【新授课】

人类使用金属材料的小知识

1、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材料—青铜(铜锡合金)

2、现在应用最多的金属—铁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世界上金属产量第二位—铝

一、金属材料1、金属材料纯金属(90多种)

合金(几千种)

2、金属的物理性质:1)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

(2)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

3)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

【阅读P3相关内容,讨论】

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还需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对环境的影像等等。

3、金属之最:

(1)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2)钙: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3)铁: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铝>铜)

(4)银: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铜>金>铝)

(5)铬:硬度最高的金属

(6)钨:熔点最高的金属

(7)汞:熔点最低的金属

(8)锇:密度最大的金属

(9)锂:密度最小的金属

4、金属分类:

黑色金属:通常指铁、锰、铬及它们的合金。

重金属:如铜、锌、铅等

有色金属

轻金属:如钠、镁、铝等;

有色金属:通常是指除黑色金属以外的其他金属。

【过渡】现在人们使用金属材料大多不是纯金属,而是合金。

二、合金

合金:由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

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演示实验8-1】

【讨论金属及其合金的熔点比较】

★:一般说来,合金的熔点比各成分低,硬度比各成分大,抗腐蚀性能更好

注: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

容性”,因此可用来制造人造骨等。

1)熔点高、密度小

合金的优点(2)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机械性能好

3)抗腐蚀性能好

3,【课堂小结,作业】

八,【板书设计】

第八单元课题1金属材料

一、物理性质

1、金属的共性:常温下大部分为固体(汞是液体),有金属光泽,大多为电和热的良导体,有延展性,密度较大,熔点教高。

2、性质决定用途

二、合金

1、常见合金──生铁和钢。

2、常见合金的主要成份、性能和用途。

3、合金的优点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②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③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能力目标:

①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的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对五彩纷呈的化学现象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金属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难点

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及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的判断。

四,教学准备

药品:镁条、铝片、铜片、酒精灯、砂纸、稀HCl、稀H2SO4、硝酸银溶液、硫酸铜溶液、

硫酸铝溶液、铝丝、铜丝、镁条、锌粒、铜片、铁钉、

仪器:砂纸、火柴、试管(若干)、坩埚钳、。

五,教学方法

问题情景→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练习巩固→联系实际。

六,课时安排

2课时

七,教学内容

1,【引入】

复习金属的物理性质

2,【新授课】

一、金属的化学性质

1、大多数金属可与氧气反应

①镁铝在常温下就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时,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铝制品不宜用钢刷来清洗)。

2Mg+O2==2MgO2Al+3O2=2Al2O3

②铁铜在常温下很难与氧气反应,但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应。

2Cu+O22CuOFe+2O2Fe3O4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

③金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

金属的活动性:Mg>Al>Fe,Cu>Au

【演示实验Mg、Zn、Fe、Cu和稀HCl混合】

2、金属+酸→盐+H2↑

Mg+H2SO4=MgSO4+H2↑反应最剧烈,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Zn+H2SO4=ZnSO4+H2↑反应剧烈,但比镁与硫酸的反应速率要慢

Fe+2HCl=FeCl2+H2↑反应较慢

★铁与稀硫酸、稀盐酸反应时只生成+2价的铁,不生成+3价的铁。Cu不与稀硫酸、稀盐酸反应。

金属与稀硫酸或稀盐酸能否反应以及反应的剧烈程度,可以反映金属的活动性。金属的活动性:Mg>Zn>Fe>Cu

置换反应:

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及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演示实验活动与探究P11】

3、金属+盐→另一金属+另一盐(条件:“前换后,盐可溶”)2Al+3FeSO4=Al2(SO4)3+3Fe

以上就是范文为大家整理的7篇《初中化学教案》,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范文。

化学教案(篇14)

【复习目标】

1.了解物质简单分类法的意义

2.理解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区别

3.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掌握酸、碱、盐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4.掌握常见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5.理解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的概念,能判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6.掌握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重点、难点】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1.物质都是由XX组成的,单质是XX,化合物是XX。元素在物质中以两种形态存在,即XX和XX。

2.物质可分为XX和XX。混合物可分为XX,XX和XX。按照元素的组成和性质,纯净物通常可以分为XX,XX,XX。根据在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化合物可分为XX,XX。根据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表现,可将反应物分为XX和XX。XX是碱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都是碱性氧化物,例如Na2O2、MnO2是金属氧化物,但不是碱性氧化物。XX是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不都是酸性氧化物,例如CO、NO、NO2是非金属氧化物,但不是酸性氧化物。

3.XX之间的反应通常是复分解反应。

4.光束照射胶体时,这种现象叫做丁达尔效应。借助此现象可以用来区分胶体和溶液。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胶体微粒在分散剂里作定向运动的现象,叫做XX。它说明胶体的微粒带有XX。能使胶体聚沉的三种方法XX、XX、XX。

5.利用XX分离胶体中能够的杂质分子或离子,提纯,精制胶体的操作称为XX。只有浊液中的微粒不能通过滤纸,只有溶液中的微粒能通过半透膜。(滤纸的孔隙比半透膜大)。其他和胶体有关的现象:土壤,水泥,三角洲,有机玻璃,墨水

6.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方法、反应方程式。

7.电离是XX。电解质是XX。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电解质一定能够导电,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等。非电解质不导电,但不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非电解质。判断一种物质属于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时,先排除混合物(溶液)和单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

思考:①盐酸、NaCl溶液都能够导电,它们都是电解质吗?

②为什么氯化钠晶体不导电,但是氯化钠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

③SO3、CO2、SO2、NH3溶与水都能够导电,它们都是电解质吗?

叫做强电解质,包括强酸(HCl、H2SO4、HNO3、HBr、HI)、强碱〔KOH、NaOH、Ba(OH)2、Ca(OH)2〕、盐。

思考:NaOH水溶液中存在哪些微粒?

叫做弱电解质,包括弱酸(CH3COOH、H2CO3、HClO)、弱碱(NH3H2O)、水。中强酸H3PO4、H2SO3也是弱电解质。

思考:氨水中存在哪些微粒?

书写电离方程式要注意:写强酸,强碱,盐的电离方程式时化合物写在等号左边,电离出的离子写在等号右边。阴阳离子正负电荷总数必须相等。要正确书写离子符号,如酸根离子不能拆开写。

8.是离子反应。离子反应的条件(同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9.书写离子方程式步骤: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拆成离子——删去相同离子——检查(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不能拆的物质:气体、沉淀、弱电解质、单质、氧化物)。

10.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碳酸钡与盐酸反应:XX

CH3COOH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XX;

FeS与盐酸反应:

NaHCO3+NaOH==Na2CO3+H2O;

NaHSO4+NaOH==Na2SO4+H2O;

碳酸氢钙溶液与盐酸反应:

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

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

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硫酸:

11.如何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

(1)看离子反应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不可主观臆造产物;

(2)看表示各物质的化学式是否正确;

(3)看电荷是否守恒;

(4)看反应物或产物的'配比是否正确。

12.离子的大量共存问题

(1)看清题目,找出隐蔽条件,如在强酸(强碱)溶液中,是否有颜色

(2)离子之间反应能生成沉淀的不能共存;

(3)离子之间反应能生成水等难电离的物质

(4)离子之间反应能生成气体的不能共存;

(5)在溶液中有电解质溶液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6)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在较强的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中都不能大量共存

13.常见离子检验

离子使用的试剂方法及现象

氯离子、碳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亚硫酸根离子、三价铁离子、二价铁离子、铵根离子。

14.XX反应过程中有XX的化学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转移。

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生成氧化产物,氧化产物具有氧化性

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生成还原产物,还原产物具有还原性

元素处于最高化合价时,一般具有氧化性;处于最低化合价时,一般具有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态时,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

15.常见的氧化剂还原剂?

16.分别用双线桥法和单线桥法标出下列反应的电子转移:

(1)2KBr+Cl2=2KCl+Br2

(2)2H2S+SO2=3S↓+2H2O

(3)Cl2+2NaOH=NaCl+NaClO+H2O

17.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氧化还原反应规律:质量守恒定律:XX和电子守恒定律:XX。置换反应全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全部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合和分解反应一部分不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18.(1)铁的还原性

与氯气反应方程式;

与酸反应离子方程式;

与氯化铜反应离子方程式。

(2)正三价铁的氧化性

2FeCl3+Cu=2FeCl3+Fe

(3)正二价铁离子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氯化亚铁与氯气反应;

氯化亚铁与金属锌反应;

(4)正三价铁离子与可溶性碱反应离子方程式

氯化亚铁与可溶性碱反应离子方程式;

Fe(OH)2:白色固体,不溶于水,很不稳定,在空气中容易被氧气氧化,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OH)3。化学方程式

【总结】最新一年年已经到来,新的一年会为您整理更多更好的文章,希望本文“高一第一单元化学教案:元素与物质世界”给您带来帮助!

  • 化学水的教案汇总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理性认识统一起来。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常见27种元素符号。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课题分析:本课题包...

    2024.02.03 化学教案
  • 最新实施细化方案14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我们通常习惯制定一份方案,这样有助于高效地完成任务。写方案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明确目标和任务、合理安排时间和资源、考虑各种可能的风险和障碍、设定可量化的评估指标和检查点。希望栏目小编为您整理的“实施细化方案”能够帮助您更好地制定方案和提升执行效率。建议您多关注我们网站...

  • 小学安全教育教案实用

    今天合同范本网编辑为大家介绍一篇对于“小学安全教育教案”非常详尽的文章,欢迎大家参阅本文并留下您的宝贵意见。老师上课前有教案课件是工作负责的一种表现,而现在又到了写课件的时候了。 设计专业优质的教学课件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准。...

  • 小班数学教案(实用15篇)

    今天给大家推荐一篇内容丰富的“小班数学教案”网络文章,感谢大家的支持和关注希望大家能够多多分享让更多人看到。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的重要部分,准备教案课件的时刻到来了。教案的编写需要遵循科学性和实践性的原则。...

    2024.02.19 小班数学教案
  • 最新化学教案(汇总10篇)

    1、会列举化学与社会的关系的例子。2、初步体验化学探究的过程,学会观察、对比和分析,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参与交流与讨论。3、初步形成探究的欲望,意识到科学精神与交流合作的重要性。科学探究、交流讨论。实验的探究。设置化学情景:展示化学在古代的成就,说明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化学。1、我们生活在多姿多彩的世界...

    2024.02.16 化学教案
  • 化学方案(实用四篇)

    为了方便您,栏目小编做了一些改动,编辑了这份專業的「化学方案」,感謝您選擇閱讀,希望這些資訊對您有幫助。有明確的目標生活,比與猶豫度過的生活更加幸福。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能夠有效進展,我們需要制定一系列方案。如果您想讓生活和工作變得更高效、有意義,不妨建立一份優質的方案。...

    2023.11.22
  • 中学军训日记

    对写范文的格式要求不太清楚?觉得撰写比较困难时,可以用到范文这个好帮手。积累了大量优秀范文的精华,我们在落笔的时候才能滔滔不绝,下面的内容是合同范本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学军训日记”,读完此文章您一定会得到收获!...

    2024.03.27 中学军训日记
  • 最新运动会加油稿

    借鉴和参考优秀范文能够帮助我们快速写作, 了解优秀范文的特点和写作风格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表达主题和观点,你有没有收集一些标准的范文呢?如果你对“运动会加油稿”感兴趣那么这篇文章一定不要错过,感谢您光顾我们的网站我们希望能够让您的阅读体验更加丰富多彩!...

    2024.03.27 运动会加油稿
  • 演讲稿有关我的梦想汇编

    就算登上山顶其实也不算高,当我们需要在人前演讲,我们往往会感到紧张。在演讲中自信、从容和深刻,都需要我们提前准备和自我培养,对演讲场地和环境做好适应性的调整,力求讲话流畅和效果最佳,一篇合格的主题演讲稿都具有什么特质呢?合同范本网编辑不遗余力地制作出了这份让您满意的“演讲稿有关我的梦想”,相信我这是...

  • 政工科工作计划

    为了更舒适地完成工作地解决工作难点,我们需要尽快思考一下接下来的工作计划了。工作计划的设定往往要考虑到本人的需求和能力,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政工科工作计划”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你收藏我的作品希望它能为你带来快乐!...

    2024.03.27 政工工作计划
  • 幸福来敲门观后感(必备15篇)

    31、Chrisisreallysmart.HecansolveaRubrik'scubeinminutes.But,he'spoor.Poverty,likeanoctopus,keepstryingtosuckhimdowntothebottom,andmakehimstaythere.32、然...

  • 表达歉意的句子

    “无数次我想,如果你在这里,最后是我一个人度过所有的困难时刻,然后,不,谢谢你。”有时候我会在思考句子开头时卡住无法继续写下去?当你想发一张照片时,那必然少不了句子的配合,句子是表达情感的最佳手段之一,如果您对表达歉意的句子有疑虑小编可以提供帮助和解答。您认真地读完这些句子让我深感感激!...

    2024.03.27 表达歉意句子
  • 青春爱国演讲稿

    有哪些优秀的主题演讲稿范本可供借鉴呢?当演讲者踏上演讲台时,准备好的演讲稿能够让演讲者更加准确地传递信息,演讲是一门语言的艺术,需要调动起听众情绪,并引起听众的共鸣,为了方便您我整理了以下信息:“青春爱国演讲稿”,我们非常高兴地为您提供这篇文章希望您会从中受益!...

  • 幼儿实习日总结优选

    你知道怎么写一篇有思想的范文吗?制作和编辑文档是有效沟通和信息交流的关键,写作前大部分的人都会在网上搜索相关范文,千万不要错过“幼儿实习日总结”它是一篇不错的文章。...

  • 初中化学教案三篇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氢气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氢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氢气

    2019.09.25
  • 活动申请报告

    根据现行的各种规定,许多场合都需要使用到申请书。你是否掌握了一些写好申请书的技巧呢?出于您的请求我们编辑了“活动申请报告”,希望我们的网站能满足您的需求并为您提供所需的帮助!...

    2024.03.27 活动申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