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 范文大全/ 将进酒教案/ 导航/

将进酒教案汇总

将进酒教案汇总。

推荐几篇不可错过的“将进酒教案”资讯文章带给您启示。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做的提前准备,因此想要随便写的话老师们就要注意了。而写出优秀的教案课件,也能提升老师教学水平。欢迎您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为您提供丰富的内容!

将进酒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李白“借酒浇愁”的虚无消沉的消极反抗,以及他自信和对现实的忧患思想,了解“酒”在中国文化中的特殊涵义。

2.鉴赏“将进酒”的意境及在矛盾中展示内心的诗歌特色。

3.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即大胆的夸张和丰富的想象。

教学重点:

1.了解李白的生平事迹及其人格魅力,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从而把握本诗的题旨。。

2.把握本体意境张扬、夸张大胆、想象丰富的浪漫主义的手法。

教学难点:体会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诗美特点并对其内涵有所了解。

教学方法:赏析与讨论

【教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然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且多半是因为“愁”了才喝酒,为何愁?多得很,仕途失意、功业未成、思妻念子,一言概之,就是生活不如意。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生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

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是“诗仙”,有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为“酒圣”。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直至现在。

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说: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2、唐诗是中国诗歌的顶峰。在灿若群星的诗人中,李白恰如夜空中的太白金星,尤为耀眼夺目。李白一生诗酒相依,杜甫赞叹:“李白斗酒诗百篇”。杜康造酒,真是对人类的一大贡献,否则,生活将缺多少情趣,诗人将缺多少灵感,人类将缺多少美文诗篇。酒与诗,好像天生就结缘,酒催诗生,诗随酒发,相伴而留香千古。同学们都知道哪些咏酒的诗句?

二、写作背景

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此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此时,诗人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岭宴碧霄。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飙。”)。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萧士赟)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发抒。

《将进酒》,乐府旧题,内容多写饮酒放歌时的情感。

三.诵读感知

1.诗中一会儿“高堂明镜悲白发”“与尔同销万古愁”,一会儿又“人生得意须尽欢”“烹羊宰牛且为乐”,到底是“悲愁”还是“欢乐”?

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喜、转狂放、转激愤、再转狂放,最后归结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纵横捭阖,力能扛鼎。于豪放不羁之中深蕴情才不遇、时光易逝之深沉悲哀。所以读的时候要于狂饮纵歌之中把握好诗人深沉的愁绪。

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感慨时光流逝,应该用什么语调来读?

深沉悲怆,但“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要有气势。

3.“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才必有用,黄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应该怎样读?

这几句是李白自信、狂放的体现,于深沉的悲绪中洋溢着暂时的欢乐,应读得充满喜悦,而且是稍带夸张的喜悦。其中“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四个三字句,酒酣之时,喜悦之至,短句叠用,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要读得充满喜悦之情,节奏要快,声音有力。

4.“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后两句是全诗的中心句,也是李白在诗中表明志向的主旨句,该怎样去读?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是明志的主旨句,表达了蔑视荣华富贵的高洁志向,也满怀着怀才不遇的悲情,因而前句要斩钉截铁,后句要深沉悲怆。

5.“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如何读?

这几句又恢复了诗人的狷狂和豪放,要读出狂放的情感来。

6.最后“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收束全文,大家讨论该怎样读才能充分地表现出诗人的情感?

“与尔同销万古愁”与狂放转入深沉的悲哀,应悲怆深沉。

四、通读全诗,描画出诗人情感的变化曲线图。时光易逝→自信狂放→志向高洁→古来圣贤→同销万古愁(悲壮)→(喜悦)→(决绝)→(狂放)→(悲怆)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鉴赏诗歌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1.用长句开篇,有挟天风海雨而来之势,诗人是怎样营造这种气势的?

选择“黄河水”和“海”两个意象,用“天上来”和“奔流”两词修饰,运用夸张的手法,为我们营造了一幅黄河之水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的雄浑壮阔的画面,有挟天风海雨而来之势。

将进酒教案(篇2)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从来都是相依相随的,似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酒后佳作更是不不胜枚举。其中有一位唐代诗人最著名,人们称他“诗仙”,他却称自己为“酒中仙”。这位诗人就是--李白。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诗《将进酒》。

将:请。“将进酒”就是请喝酒。这首诗是一首“劝酒歌”。写于作者51岁,天宝十一年,作者与朋友岑勋到元丹丘家做客,从而写下了这首传世名篇。

诗人通过这首诗究竟想抒发什么情感?下面我们一起走入李白的情感世界。

(幻灯显示:走入李白的情感世界。我读出了李白……的情感,是从……句中读出的,因为这句诗……)

大家看黑板上的`提示,请大家按照黑板上的形式组织话语,尝试理解诗歌的中抒发的情感。前后4-6个同学为一组,讨论5分钟。

发言。把找到的句子读出感情。

诗人的欢乐是真心的欢乐吗?

明确:不是,这是诗人进行自我排遣、自我开解的方式。

诗人的情感富于变化,悲欢交迭,但欢乐也是无奈的欢乐,所以全诗的情感基调还是悲愤(板书)

3、“天生我材必有用”和“但愿长醉不复醒”有没有矛盾的地方?这个矛盾反映了李白什么样的情感特征?

这是李白积极入世与消极出世的矛盾心理的反映。如果他能安心于“今朝有酒今朝醉”,又哪里来的“万古愁”?如果他真要“但愿长醉不复醒”,何必去想“天生我才必有用”?一方面,他有着胸怀天下的济世情怀,另一方面,他又不满现实、不愿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我们想,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是不是也是这样?他与李白一样有着复杂的矛盾,由此才写下了《离骚》不朽名篇。因此我们说,伟大的矛盾和挣扎,往往催生伟大的作品。

4、“愁”的原因是什么?为何说“万古”?

明确:愁--青春易逝,人生苦短,贤不必用,壮志难酬。

万古--这是古往今来许多有理想、不麻木的人共同的愁绪。因此,李白笔下的愁,不再是发泄个人情感,而是站在历史的高度,替从古至今众多怀有梦想的追梦者抒发的共同的愁绪,这的的确确是“万古愁”。

1、这首诗充满了诗人的愁绪和悲慨,我们读的时候有没有消沉的感觉?为什么?

2、从哪里能看出豪放的诗风?

学生发言,顺带分析手法。

《将进酒》是乐府旧题,许多人都以此为题写下了诗篇,同是唐代诗人的李贺也写过《将进酒》,下面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两首诗思想感情方面的异同。

作业:比较李白和李贺的《将进酒》思想方面的异同,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文章。

将进酒教案(篇3)

一、导入 新课。

在中国文学,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许多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李白好饮,也善饮,这有杜甫诗为证:“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酒中八仙歌》)酒为液态食品,人称“水中之宝”,能满足人们的某些生理需要,但自古以来,中国文人不是“饿了”才喝酒,多半是“愁了”才喝酒。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是“诗仙”,又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曰“酒圣”。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且沿用至今。 他一生写下 了许多咏酒的诗篇。他的《将进酒》就是酒与愁经过心理反应后留下的结晶。

《将进酒》是一支劝酒歌,是汉乐府曲名,大约作于李白以梁园(开封)为中心的十载漫流期间。诗中记李白与岑勋、元丹丘相聚饮酒之事。岑勋,李白称他为“相 门子”。元丹丘是当时的隐士,主要隐居地在嵩阳。从李白《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 相待以诗见招》一诗中可以看出,李、岑、元三人曾一同在元丹丘家聚饮过,这首诗可能就 是在这次饮酒宴中写的。

二、教师范读(注意读音、节奏)

诵读指导:

这首诗,诗人感情的大起大落是一个显著的特点,这就是豪放的表现。诵读时 应适应着诗人感情的变化来选择不同的声调,要注意诗中节奏的变化。

①起兴:开头用“君不见”领出,要读得从容、亲切。“黄河”一联用了比兴手法,“天 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不复回”隐含韶光易逝之意,均须重读。“高堂”一联说及人 生,“悲白发”叹意极浓,“悲”字应重读。这两联把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极其阔大, 应读得很有声势,有慷慨生悲的韵味。

②入题:节奏要逐渐加快。“人生”一联,“尽欢”和“空对月”须重读。“天生”一联显 示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应读得掷地有声。“会须”句要用升调读,读得豪气十足。

③举杯劝酒:应读得亲切,节奏逐渐加快。

④劝酒辞:须读得酣畅淋漓,再现诗人狂放不羁的个性。“钟鼓”二句是劝酒歌的主题, 也 是全诗的主旨,应读得从容。“不足贵”“不复醒”用极强音读。“古来”两句以抒情方式 说明“不复醒”的理由,上句宜轻读,下句宜重读。“陈王”两句援引古人饮酒情形,用叙 述语调读,重音落在“恣欢谑”上。“主人”两句,前句宜轻读,后句诗人反客为主,直命 沽酒,宜重读。“五花马”三句当快读,“与尔同销”可两字一顿并放慢速度,“万古愁”三字要用夸张语调读。

三、学生自由朗读,诵读感悟。此诗气势豪壮,又情感起伏较大,可先指导个别同学朗读,再采用齐读的方式。教师可根据学生朗读情况及时指导诱发,营造高昂活跃的课堂氛围。然后了解学生对诗歌的初步感悟程度。并结合注释了解大意。学生练习朗读。

方法:①分层进行,每段分两层,依次是:起兴、入题、举杯劝酒、劝酒辞。②学生边读 边看课本注释,疏通文意。③找出表现李白狂放的诗句。④在熟悉内容的基础上归纳各层大 意。⑤练习背诵。

四、整体把握:

1、一个惊心动魄的开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一从空间夸张,一从时间夸张。真是“巨人式的感伤”。

2、 两处用典:(1)、烹羊宰牛且为乐(语本曹植《箜篌引》)(2)、陈王昔时宴平乐。(语出曹植《名都赋》。)

3、 三种主要情感:(1)、显示了诗人对未来充满无限的信心。(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2)、流露出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之意。(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3)、表达诗人蔑视权贵,尽吐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4、 感情脉络的四个层次:(1)、感伤之情:如“君不见”两句。(2)、欢乐之情:如“人生得意须尽欢——会须一饮三百杯。”(3)、愤激之情:如“钟鼓馔玉不足贵——斗酒十千自欢谑。”(4)、狂放之情:如“主人何为言少钱——与尔同销万古愁。”

五、赏析

1、名句

名句一: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赏析:“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不是李白的独创,早在春秋时代问世的《论语》就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记载;汉乐府《长歌行》有诗云:“百川东入海,何日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独伤悲。”告戒世人:光阴易逝难回头,莫让年华付水流。宋代豪放派词人苏东坡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以及《三国演义》中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都是我国古代“流水文化”的扩展和延续。《将进酒》一开篇,就把作者的视线引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既描写了大河奔腾的壮观景象,又抒发作者“逝者如斯”的伤感。至于“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如青丝暮成雪。”与作者的《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则有异曲同工之妙。诗歌开头这两句,不仅为下面的“万古愁”埋下了伏笔,也为李白的“开怀畅饮”提供了充足的借口。

名句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进还复来。

赏析:“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进还复来。”这是后世多少仕途失意者的自慰之辞。但在唐代,李白初进长安,确实对自己的前程充满信心,这在他的《行路难》略有表现: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度黄河冰塞川,将登泰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在这首诗中,作者想“渡黄河”、“登泰山”,无奈巨冰塞川,大雪满山,要奔赴前程,可谓举步维艰啊。但作者并没有心灰意冷,相反,他还从姜子牙(曾辅佐周文王)和伊尹(曾辅佐商汤)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行路虽然困难,但终究有长风破浪之时,到那时便可“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是在公元744年写《行路难》,那年正是被唐玄宗“赐金还山”的时候,那时“千金”尚未“散尽”虽有怀才不遇的失落感,但“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幻想还依稀可辨。八年之后,即公元752年,李白写《将进酒》时,当年“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梦想已化为泡影,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实际上并未受到重用,所谓“千金散进还复来”实际上并不见来,仕途上的失意,生活上的困苦,“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宋代词人李清照语)由此可见,“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进还复来。”表面豪爽,暗藏忧愁。

名句三: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赏析:“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这两句诗反映了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钟鼓”本是一种乐器,在这里是击鼓作乐之意,“馔玉”是指精美的食品。在封建时代,只有衣食无忧的达官贵人才有闲情逸致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享受山珍海味之美。李白不羡慕达官贵人的生活,实际是对权贵们的一种蔑视,这是封建社会的读书人最可宝贵的性格。这种不随波逐流的叛逆性格在作者的另一首诗《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也有所表现:“……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动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当然,有骨气,不等于没有忧愁。李白在蔑视权贵的同时,一种难言的惆怅也在心中涌动,他想通过“长醉不复醒”来忘却怀才不遇的痛苦,但醉酒真能解愁吗?李白在《宣州谢眺楼芡饯别校书叔云》一诗中作出了明确的回答:“……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浇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得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我们可以想象,一个满腹惆怅的人,当他一心解愁却又无法解愁的时候,内心是怎样的愁苦啊!表面上开怀畅饮,实际上愁箭穿心,这就是《将进酒》中的李白!

名句四: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赏析:在《将进酒》中,李白像一个大哲学家,对生活中的许多问题进行了哲学化的概括。“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就是作者在“饮”与“名”的问题上作出的结论。李白仿佛站在历史的点上,指点古代圣贤的功过是非。我们暂且不论他那“唯有饮者留其名”的高见带有多少历史依据,只说他与“陈王”的“深情厚意”。在中国历,寂寞的圣贤不可胜数,作者为什么就提到“陈王”呢?我们从陈王的生平可以略知一二。陈王就是三国时候的曹植,他才华横溢,志向远大,但由于“任性而行,饮酒不节”最终没有得到父亲曹操的重用。“曹子建七步成诗”是的文学典故,他的《七步诗》家喻户晓:“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与曹植一样,李白也有一段不堪回首的身世:他初入长安,抱济世之志,却为小人排挤,最后落个“赐金还山”的下场。他对曹植情有独衷,大加赞赏,也许是同病相怜的缘故吧。

2、艺术手法 :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

(1)这首诗的基调是愤激,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

①开头四句写悲。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离黄河不远,因此作者以黄河起兴。黄河自 西而来,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直奔东海。上句写大河之来,上句写大河之去,形成咏叹 味。接着四句向人们喻示时光流逝迅疾,一去不返,人生由青春至衰老不过“朝”“暮”间 事。两个长句,既用比喻——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用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 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更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夸张。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

②“人生”以下六句写欢。“人生”两句由“悲”而翻作“欢”“乐”。诗人渐趋狂放。 朋友间的聚会是人生中快事,“金樽”“对月”将饮酒诗化了,“莫使”“空”的双重否定 句式代替直陈,语气更为强烈。“天生我材必有用”是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相信自己一定 能作出一番事业,对区区金钱也毫不在意。作者写了盛宴,“一饮三百杯”。

③“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酒宴开始,诗人的感情由欢乐转为愤激,借以渲泄心中 的不平。“钟鼓馔玉”“不足贵”是出于愤慨。“古来”两句亦属愤语。说到“惟有饮者留 其名”,便举出“陈王”曹植作代表,因为曹植是他景仰的人。他为曹植的怀才不遇抱恨终 生而叹惋,兼以自况。

④“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

(2)夸张的写法。这首诗具有震撼古今的气势和力量,与夸张手法的运用不无关系。诗中 有些夸张是凭数字表现的,有些属于感觉的夸大。“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作者似乎一下子就把读者指引到波涛汹涌的黄河岸边,观赏水从天来,东流入海的壮观景象,读者在领略诗句内含的同时,也感受到其中的艺术魅力。

将进酒教案(篇4)

本课是高二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鉴赏》所选诗歌,高二阶段对诗歌的学习不能仅限于读懂而要鉴赏。李白是唐代诗坛上的一座高峰,他的诗飘逸豪放,语言流转自然,他的古体诗和七绝尤为后人所称道。《将进酒》是一首鲜明体现诗人风格的劝酒诗,李白饮酒悲歌,一吐为快,既有大济苍生的理想又有怀才不遇的苦闷,但李白傲世的态度和豪放不羁的个性又使全诗悲而不伤,忧而不愁。蕴涵其中的开阔与旷达打动人心而又引发思考。教材虽然是一个例子,但又是一个很特殊很重要的例子。李白及李白的诗歌学生较熟悉,以此为例培养学生理性的鉴赏诗歌,学生更容易接受。

知识目标:

1、体会诗人感情的起落,感受诗人充实深厚的内在情感及潜在的郁怒情绪。

2、体会李白诗歌夸张的艺术手法。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声情并茂,准确传达情感的朗读能力。

2、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抓住关键词语进行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把握诗歌整体内容,体味诗人感情的跌宕起伏。

教学难点:发表对“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见解,从而加深学生对诗歌主旨的理导语

古代文学史上,诗人与酒相从相随。诗人与酒似乎有着天生的缘分,诗人或因酒忘却世间的痛苦忧愁,或因酒跨越时空任由思想驰骋,或因酒成就传世佳作。唐代诗人李白自诩为“酒中仙”“酒圣”,他对酒的钟情诗他人难以企及的,他的劝酒诗也诗古代宴饮诗的精品,让我们来共同学习李白的《将进酒》

完课我心潮澎湃,我认为我需从以下方面该进:

一、 增强个人功力,练就良好的心理素质。

课前准备充分,顾前怕后,心跳加速,言不由衷,全然不像平时的自己。我思前想后,我必须提高个人的心理素质让自己拥有处于任何场合都沉稳自如的良好心态。所以敞开胸怀,别太在意在乎,平时多读书多积累,在研读文本上多下功夫,将文本理解通透,再转化成小问题站到学生的角度上去思考,化难为易,多翻书多查阅多记忆,自己功力得到提高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一点一滴,一步一步,长久坚持,能不进步?

我努力,我自信,我进步,我必然沉稳自如。

二、 抑扬顿挫,情感饱满,用热情点燃热情。

讲《将进酒》,我的语气生硬,教学重点是作者情感的变化,而我作为授课人语气情感都没有起伏,我的热情都没迸发出来,何谈引领学生去感受并进入融入诗歌?惭愧惭愧!我情感应该更丰富才是年轻人的光彩所在。学生的热情是老师点燃起来的,我想我平时读书看文章时,刻意地朗读,读出语气,读出情感,达到忘我的程度,习惯成自然,何愁自己情感不够饱满,没有热情和激情。

三、“做一个善于学习的人,因学习而丰富,因学习而发展。”

老师的教与学是合一的,老师要想教好学生自身不是拥有一桶水的事,所以学习显得尤为重要。不断的学习和思考,让人远离思想的贫穷,让个人只是向广度和深度延展,让思想变得充实丰盈。我时常为和别人有那么大差距而苦闷,仅仅苦闷无用,只有拿起身边的书和笔,走近别人张开口,让别人来听课,哪怕显出自己的浅薄和肤浅,哪怕让别人看到自己的弱点和缺陷,也无所畏惧。

将进酒教案(篇5)

《将进酒》是人教版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因气求生,吟咏诗韵”中的“赏析示例”。在这个单元的“赏析指导”中,教材明确要求“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特点的把握,学习有感情地吟咏、朗读作品,在古典诗歌音乐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作品蕴含的情感”。因此学习本文,诵读就应该是最重要的教学内容。

1指导学生基本掌握诵读本诗的要领,培养学生声情并茂、准确传达情感的诵读能力.

2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初读—精读—悟读—美读”的诗歌鉴赏方法,培养学生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1指导学生诵读,在诵读中体悟诗歌复杂的情感意蕴。

2鼓励学生大胆倾吐,发表对李白痛饮狂歌的见解,加深学生对诗歌主旨的理解。

3品读鉴赏,体味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理解诗人形象。

1走近李白的激情、浪漫、诗性和放达,感受全诗恢宏的气魄。

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已基本掌握,这节课的设计主要在诵读和感悟上,学生比较有兴趣,对过程与方法的开展有一定基础。同时高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则属于理论型的,他们已经能够在理论指导之下,分析综合各种事实材料,从而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

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思考,发挥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面向全体学生,强调学生的参与和实践。

1以诵读带动体悟;2启发与讨论为主;3品读与探究结合;4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重点:从诵读品味入手,体会诗歌复杂的情感和豪迈奔放的浪漫主义风格,理解诗人形象。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初步学会诗歌诵读的鉴赏方法,培养学生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诵读入境:“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投影展示)

精读涵咏:教师就诗歌内容进行提问,李白怎样喝酒,劝朋友喝酒的方式、原因,他有那些愁并说明理由,并按照自己的理解诵读。教师必要时给出相应的提示。

投影展示:人生苦短 怀才不遇交流研讨诵读引导学生从诗句入手,疏通诗意,把握情感

悟读探究:提问,李白如何排解内心之愁,李白又提到“乐”了吗?并按照自己的理解朗读,体会诗歌的最后几句展现了一个怎样的李白。

鄙视富贵与追求功名对峙交流研讨诵读引导学生从诗句入手,疏通诗意,把握情感

美读体味:让学生再次齐声朗诵诗歌,通过这首诗歌去感受李白诗歌独特的艺术风格。

投影展示:李白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也是豪放诗风的集大成者。奔放的激情,昂扬的格调,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是李白豪放诗风的特点。诵读在朗读中将读者体悟到的'诗歌情感意蕴表现出来,达到与作者的共鸣。

课堂总结:尽管愁苦,但李白从不沉郁、压抑,他总是那样豪放、率真,让自己的情感由着性子,毫不掩饰不加节制地尽情抒发。他总是那样乐观自信,把冲天的愁情 化作豪放之举,纵酒放歌。希望学生今后多读李白,多读诗歌,多读经典,用优美的文学涵养我们的心灵,提升我们的生命质量!倾听领悟总结调动

1、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能力强,会倾听、思考、表达和质疑。

2、学生普遍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参与度高。

3、学生在学习中能自主反思,发挥求异、求新的创新精神,积极地提出问题和讨论问题。自主学习能力强,会倾听、思考、表达和质疑。自主学习能力较强,会倾听、思考、表达。自主学习能力一般,会倾听。自主学习能力较差,不会思考。

积极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解决问题,表达能力强积极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解决问题能发现问题,俣解决问题能力一般参与意识不够积极主动

4善于观察分析事实,提出有意义的问题,猜测、探求适当的结论和规律,给出解释和证明①对事物的性质、规律及该事物与他事物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②(同左①)理解较浅③(同左①)理解模糊①未理解

3自觉养成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增强综合应用能力能很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较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应用知识技能一般解决实际能力较差

诗词鉴赏能力认知水平的发展学习态度、认知水平有很大提高学习态度、认知水平有较大提高学习态度、认知水平有些提高无明显发展特征

这节课本着“诵读与鉴赏相结合”的原则设计,通过“初读 -精读 -悟读-美读”四个环节层层深入,是整节课贯穿了“文言基础知识教学”“诵读教学”“鉴赏教学”“情感教学”等古典诗歌教学理念,其中“诵读教学”贯穿始终。从一开始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诗意,初步把握感情基调,到通过分析文本加深对感情的理解和把握之后的老师读和学生读,再到最后通过归纳总结,进一步透过文本,更深一层地理解李白诗歌风格之后的全体同学诵读,“读”的方式多种多样,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思想艺术魅力,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同时这节课还注重对诗歌鉴赏方法的总结,重点教给了学生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内容、手法、感情)通过学生个体思考质疑,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

将进酒教案(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因声求气,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吟咏诗韵,注意诗歌的韵律,通过声音的轻重缓急高低变化等来表达情感。

3、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清诗人思想感情的变化,背诵全诗。

过程与方法

1、在聆听经典、自我感悟、探究合作中逐步掌握诵读要领。

2、在诵读中感悟诗句间蕴含的诗人跌宕起伏的感情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诗人借着酒兴,淋漓尽致地抒发的不平之气。

2、探究诗意,认识李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在劝酒放歌中,吐胸中块垒,抒发多种人生感慨。

3、引导学生融入诗境,吟咏诗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因声求气,诵读全诗。在聆听经典、自我感悟、探究合作中把握对诗歌得体的诵读,在诵读中感悟诗句间蕴含的诗人跌宕起伏的感情变化。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融入诗境,吟咏诗韵,认识到李白在劝酒放歌中,吐胸中块垒,抒发多种人生感慨。

将进酒教案(篇7)

1.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翻译诗文。了解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教学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素有“诗仙”之称的诗人是谁吗?(李白)我们以前已经学过很多李白的诗了,那你们知道李白的诗有什么特点吗?(浪漫,飘逸,豪放)李白的一生是在入世和出世的矛盾中度过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这一首《将进酒》。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先世于隋时因罪徙居中亚。白于武后长安元年(701)出生在安西都护府碎叶城(今苏联吉尔吉斯加盟共和国托克马克城),约五岁时,随父迁居蜀中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李白少年时期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十岁诵诗书,观百家,作诗赋,学剑术,爱好十分广泛。十五岁左右就写得一手出色的好文章。二十岁以后,在蜀中漫游,饱览了四川的壮丽景色,接触了社会生活,开阔了视野,培养了热爱祖国的思想和豪放爽朗、酷爱自由的性格,也种下了游仙出世的消极思想的根苗。开元十四年(726),二十六岁的李白便“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开始了以安陆(今属湖北)为中心的十六年的大漫游,历两湖、江浙、河南、山西等地区,足迹踏遍近半个中国。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天宝十一载,距诗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达八年之久。 诗人虽未涉及朝廷的黑暗以及自身傲岸不屈的性格和现实的矛盾。但可以一看出对时政治现实的彻底失望和对人生意义的怀疑。从表面上看,歌咏的是饮酒作乐和人生如梦的主题,但却在实质上对摧残人才的社会给以有力的控诉,不能以消极情调来简单否定。

分析:

第一句 内容 : 时间飞逝——感叹人生的短促,生命的短暂

------空间:句式工整

表现手法:夸张{

------时间

兴:先言黄河再言人

对比:“朝如青丝暮成雪”

文章主旨:“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 -----------------------说明诗人对现实不满

*注意:“沽”通“酤”,买的意思。

“儿”指身边侍童。

*感情基调:悲壮豪放:

慷慨生悲--尽欢畅饮--愤激之情--狂放至极

*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成为主旨句的原因:

1.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情感。

2.“醉”与“与尔同销万古愁”照应扣住诗题的“酒”,点明此诗的思想感情

思考 :

1.为什么“愁”令李白难以释怀,要借酒来消?

(为自己情才不遇的悲伤叹息;为古来圣贤不得重用而扼腕悲叹。)

2.诗人说到“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为什么单举曹植为例?

(钦佩他的才华;同情他的不幸;兼以自况。)

比较阅读 :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两者在感情和写作技巧上有什么不同?

*感情:前者愤激中显消沉, 后者激中见昂扬。

*技巧:前者运用借代修辞; 后者直白。

课后练习:

1、给下面加线字注音:

A、馔玉( )

B、恣意( )

C、将进酒( )

D、欢谑( )

E、沽( )

F、烹( )

G、酌( )

H、裘( )

2、读准、解释下面的“将”:①将进酒。②呼儿将出换美酒。③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④王侯将相宁有种乎?⑤ 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⑥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不得惜。 ⑦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① qiāng请;② jiāng拿;③ jiāng扶持;

④ jiàng带兵的人;⑤ jiàng带领;

⑥ jiāng助词,在动词后,没实在意义;

⑦jiāng希望

课后作业:背诵这首诗

将进酒教案(篇8)

各位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逍遥游》。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本文选自人教版必修五古代抒情散文单元。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感受古人的真情真性和品味课文丰富多彩的语言艺术上。具体说来,要把握作品所抒发的真挚情感、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优美的语言艺术、注重诵读。

《逍遥游》是表现庄子思想的重要篇章。更关键的是,庄子所追求的超然物外的绝对自由的理想就集中体现在这一篇中,它是作者批判现实的理论依据和深层动力。

本单元要求学生加强自学,掌握和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字、词和句式,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欣赏作品的情节、形象和语言。欣赏中要展开想象,进入作品创造的艺术天地。 据此本文的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确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掌握相关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和词类活用现象,能口头疏通全

文,并在此基础上感知课文的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了解庄子其人,并通过反复诵读课文,感受庄子文章善用寓言

重点: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体会庄子文章风格特点。

教法的选择是要看对象的,本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根据本课的教材特点及相应的教学目标,结合所教学生的基础实际,采用以下方法教学:

1.教师引导点拨,学生分析归纳;

2.介绍归纳整理相关知识点的方法,主要采取故事导入法,讲解法。 学法根据教法而定:

1、自学法:根据课文注释和自学提纲中所设问题,自由朗读,疏通文意,初步

感知内容。

2、知人论世法:联系对庄子的旧有认识,初步了解庄子的思想;

种层次境界。并联系现实,对这样的理想境界作出探讨评价。

这篇文章采用先述后议、先破后立的写法,运用对比与想象由物及人,最后

推出结论,气势阔大而思路严谨。夸张、虚幻的描述中隐藏着炽烈的情感,堪称一篇奇文。

本文开头以背负青天,具有奇伟力量的大鹏和纤细微小、能在空中任意游荡的“野马”为喻,论证世间万物都“有所待”,因而算不上逍遥游。论证时,首先指出大鹏南飞,有待“海运”,有待六月的巨风;而“野马”“尘埃”的任意游荡有待于“以息相吹”。为了强调大鹏“有所待”,作者以“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作比喻,论证“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为了使人们对结论深信不疑,作者又以“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这个生活常识为喻,证明“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可谓说理透彻。

庄子渴望“逍遥游”,即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而要达到这一境界,就要“无为”,做“无己”、“无功”、“无名”的至人、神人、圣人。 而且,庄子自己也很难达到他所主张的“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所以,他一方面强调大至鲲鹏小至尘埃都“有所待”因而不自由,另一方面又反复强调“小大之辩”。只有把庄子放到他所处的时代和环境中去审视,才能更好地认识庄子其人及其文。

(2)、用文中的话怎样才是真正的逍遥?

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无已,无功,无名(无功——去除了功名利禄之心,无名——忘怀荣辱毁誉的得失,无己——超越自我,物我合一,天人合一。超越了世间有形无形的道德、价值规范,金钱、物欲的奴役,是自己的精神游离于世俗不为外物所役,获得了精神的自由和逍遥。)(顺应万物的本性,达到物我一体,才能无所待,绝对的精神自由,才是逍遥游。)

(3)、前面部分写了那么多事物,有什么作用?

明确:对比烘托 鲲、鹏、野马、尘埃、大舟、杯、芥、蜩、学鸠等 心系功名的“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宋荣子、列子,阐明世间万物,大至鹏鸟,小至尘埃,它们的活动都“有所待”,都是不自由的。

(4)、有人说,要解读庄子的玄机,关键要点准这三段的穴位,大鹏鸟这一意象,就是该文的穴位,我们就来体会一下大鹏鸟的作用。

1、 用大鹏鸟来说明世间万物是有差别的,有小年大年的差别,有小知大知的差

别。作者用对比烘托的方法,写出了大鹏鸟和蜩、学鸠的差别。(和其他形象的关系)

2、 形象地说明逍遥的含义。因为逍遥的绝对自由境界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通过

大鹏鸟这一意象,逍遥的境界我们大致可以感知到了,这是典型的化无形于有形的手法。(手法的效果)

3、 表明达到逍遥境界的难度。开篇便点出大鹏的来历,是鲲变化而来,奇大无

比,怒飞冲天,极其神奇,是一神鸟,蜩、学鸠无法望其项背。这样“大知”“大年”的“鹏”非一般动物所能匹及了。这样神鸟是否达到逍遥境界呢?没有。她要有外部条件,没有“负大翼”之风,她寸步难行!连这神鸟都没有达到逍遥境界,那么世上万事万物就很难达到逍遥境界了。 (和主题的关系)

4、 大鹏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庄子自己——向往着自由逍遥却又无法逍遥。所以他在众人与彭祖相比时,用了一个“悲”字 。他在悲着众人,笑着蜩、鸠时,

也在悲着自己。鹏尽管有能力,有恒心与毅力,能够“抟扶摇而上九万里而南”,但它终究“有所待”,不能随心所欲。这也许正是庄子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写照! (和作者的关系)

1.借用寓言说理。《逍遥游》运用大量的寓言把“无所待”的思想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之中。例如本篇中的鲲、鹏、蜩、学鸠、斥,有的是根据神话故事加工的,有的是杜撰的,但都纳入他的寓言中,寄托他的思想,使人不知不觉进入他所创造的意境,接受感染。

2.想像丰富,意境开阔。如文章开头写鲲的神奇变化,鹏的遨游太空,想像十分奇特。写鹏的南徙,一“击”,一“抟”,“三千里”,“九万里”,“扶摇”直上,意境何等壮阔。丰富的想像使文章汪洋恣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3.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如第1段,写积水负舟是以水比风,以大舟比鹏鸟;写鹏鸟南飞“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是夸张;描写学鸠,赋与人的情性,是拟人。这些都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四)、课文小结,对庄子思想的深入了解。

1、 庄子的思想有特定的时代针对性。他所生活的战国,诸侯纷争,物欲横流,礼乐崩坏,“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人世间如此沉浊,使他不懈与之为伍,于是在绝对自由的精神世界中寻求解脱。

2、 庄子老子的思想,从本质上是一种哲学,哲学,是一门探索宇宙人生真理的学问。在他眼底里,凡夫俗子就如一窝吱吱喳喳的小麻雀,官僚是一群愚蠢的猪猡,文人学士则有如争吵不休的猴子。看他书中大鹏小鸟的比喻,你会觉得他简直是千古一傲人。在人类历史的时空中,孤鸿远影,“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3、 所以如果我们以所谓唯物的、政治的自负的角度来读庄子或是这篇《逍遥游》,可能永远也不可能理解其精髓,因为庄子的思想,超越当时,也超越我们现在,他指向的人类的人生和社会的终极目标。 这已是超越于物质世界和政治意识的精神范畴。而若以唯物论的观点自居,讥讽唯心论的可笑,那么正如文中的学鸠讥讽大鹏一样,足见其无知与渺小。

4、 总之,至少他教会了我们用另一种眼光,用非功利的眼光观照这个世界。让我们知道——我们的肉体必须在世上行走,但心灵却可以在高空中飞翔。

明确观点:四种人→宋荣子→列子—论证方法: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至人、神人、圣人 引用论证

各位老师们,这就是我今天对《逍遥游》这篇课文的全部说课内容,本节课我本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进行设计,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我的说课完毕,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指正!

将进酒教案(篇9)

【教学设想】

1.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余光中)。李白的诗是唐代诗坛上的巅峰,他的诗飘逸豪放,语言流转自然,他的古体诗和七绝尤为后人所称道。《将进酒》是一首鲜明体现诗人风格的劝酒诗,李白饮酒悲歌,一吐为快,既有大济苍生的理想又有怀才不遇的苦闷,但李白傲世的态度和豪放不羁的个性又使全诗悲而不伤,忧而不愁。用教材教,使学生分析鉴赏古诗的能力更上一层楼。

2.李白的诗歌最适宜朗读,《将进酒》气势磅礴,可以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

【学情分析】

1.学生对李白的诗歌比较熟悉,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

2.学生对诗歌的深入挖掘和鉴赏能力较弱。高三的学生必须加大这一方面的训练。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感情充沛的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2.能学会夸张的创作手法

3.能感受到作者情感的大起大落,体味到作者坚定乐观和蔑视权贵的精神

4.能独立鉴赏课文

【重点难点】

1.能联系以前的知识独立鉴赏诗歌

2.能抓住诗人的感情变化

【教学策略方法】

1.朗读法

2.分组讨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直接从课文题目入手,解释“将”的读音和意思,让学生讲讲自己对李白有哪些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放录音示范朗读

2.学生集体朗读和个别朗读

(教师点拨朗读时注意感情的变化)

3.疏通文意

三、自主研读,鉴赏课文

1.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并说明理由

(教师要适时点拨鉴赏方法,要有自己的预设诗句)

2.结合文本,找出表现诗人态度的词,说说作者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3.诗人喝酒的目的是什么?课文中哪里可以表现出来

四、三读文本,深入解读

1.夸张在哪里体现?有怎样的作用?

2.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李白的豪放飘逸?

五、作业

背诵全文

六、板书:

感伤——洒脱——愤激——豪放

将进酒教案(篇10)

教学设计:

一、 导语: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个人,他不甘于平庸的生活,“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视权贵如粪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敢于面对生活的大起大落,处涸辙以犹欢,放声高唱“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这人是谁呢?

师:我们对李白应该是比较熟悉了,从学前班开始我们背诵他的诗歌,现在我们找一行同学对李白做个简介,要求,后面的一位同学对前一位同学说的内容只能补充,不能重复。

师:这位诗人不但被誉为“诗仙”,还被誉为“酒仙”,他不但喜欢喝酒而且还善于劝酒,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他的劝酒篇《将进酒》(大屏幕显示,课题)

师:读得很有气势,但光有气势还不行,还得注意朗读的技巧,要注意文本的节奏,停顿,注意行文的轻重缓急,和高低的变化,还应该注意作者情感的变化。这就是本课的教学目标,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大屏幕:教学目标,因声求气,吟咏声韵)

生:找出诗中的停顿、重音,可以就近两三个人一起商讨。

师:找出你认为把握最好的一处给大家做个展示,其他同学倾听、尝试(老师也可以参与进来进行朗读,并及进给以评价)

师:通过朗读,我们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李白?李白醉酒后是什么样子呢?

生:(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说李白一喝酒就唱歌,有人说李白一喝酒就不愿意醒来,还有人说李白一喝酒就作诗。

师:那李白为什么要唱歌?为什么常醉不愿醒呢?通过这些我们会看到一个个悲的李白,一个欢的李白,一个愤的李白,一个狂的李白。(完成板书)

师:但悲愤只是他一时的情绪,绝不是李白生活的主旋律,我们心中的李白永远是豪迈飘逸旷达的。

三、 师:不知是李白成名了酒,还是酒成名了李白,总之,李白和酒结下了不解之缘,每一种生活状态似乎都与酒有关。(出示大屏幕:酒与李白)

屏幕一: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屏幕二: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屏幕三: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屏幕四;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屏幕五: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

师: 来在李白的生命中酒无时不在,无处不在。酒成就了李白辉煌的人生,因此余光中先生说

屏幕六;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我,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屏幕七;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师:也许是酒助长了李白的豪气,敢让贵妃研墨,力士脱靴,也因此触怒了权贵,也因此断送了他的政治生涯,好友杜甫对些深感痛惜,也有责备。有诗为证;

屏幕八;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师:不管是李白与酒谁成名了谁,只知道李白与酒相得益彰,酒与李白融成了一体。写一篇周记《酒与李白》

将进酒教案(篇11)

将进酒教案(一):

《将进酒》教案

教学目的:

1.理解李白豪放飘逸的诗人气质

2.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同上)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背景、解题:

本文选自《李太白全集》,作于天宝十一年(725年),李白和友人岑夫子在蒿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借酒放歌,以抒发满腔不平之气。

《将进酒》原为汉乐府的曲调,意为“劝酒歌”,朵颐因酒放歌为资料,将(qiāng),清、愿之意,《诗经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愿、请你不要生气。

二、导入: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然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且多半是因为“愁”了才喝酒,为何愁?多得很,仕途失意、功业未成、思妻念子,一言概之,就是生活不如意。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生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

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是“诗仙”,有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为“酒圣”。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直至此刻。

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说: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狂放不羁)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嗜酒)

1.李白的生平、经历: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人,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后世称他为“诗仙”,又自称“酒中仙”。

少年时,受到道教的深刻影响,崇尚自然、清净无忧,企慕到达不受约束的人生境界。早年多在隐居、漫游中度过,养成了他狂放不羁、豪放洒脱的气度、狂傲的人格和自由创作的浪漫情怀。他希冀凭借自己的文章才华,得到推荐,受到重用。

天宝元年,他被招入长安,供奉翰林,但此时的唐玄宗已经不再励精图治,他宠爱杨贵妃,整日荒淫享乐,不理朝政。他只需李白歌功颂德,装点太平。这并不是李白的初衷,他没有半点奴颜媚态,受到排挤,最终提出离开长安。

之后的他,仍持续着对人生自由的向往,大力宣扬人生如梦,及时行乐的思想,这首诗歌就是一个很好地体现。

2.插入李白与酒的小故事:

A.李白供奉翰林时,经常醉卧在酒店里,天子爱其才,找他进宫做诗,李白醉醺醺的来到宫中,叫杨国中磨墨,高力士脱靴,大胆的将权贵玩于鼓掌之间。

B.李白因酒而豪放、狂傲,因酒而成就了他的传世诗篇,就连他的死,也有人给它带上了传奇的色彩,传说她死的时候,坐在川上饮酒,看到天空上的月亮在水中的倒影,便伸手去捞水中的月亮,不幸落水身亡。

这些都展现了李白特殊的气质,那是一种豪放、洒脱、狂傲的诗人气质。它们都与李白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

三、讲解课文:

(一)熟悉课文:

1.听录音朗读

(1)正音正字

馔(zhuàn)恣欢谑(zì)(xuè)径(jìng)裘(qiú)

朝(zhāo)樽(zūn)还(huán)岑(cén)烹(pēng)

(2)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

豪放(千、百、万……等数词的运用)(学生讨论)

2.全班齐读(注意抑扬顿挫)

3.学生评点示范朗诵的精彩和不足,初步把握诗人情感的大起大落,领会诗人的豪放飘逸。(必要时教师范读)

4.学生找出诗中表是诗人情绪的字、词

悲乐愤狂

愁(教师板书)

(二)解析诗句:

1.(1)先从黄河起“兴”(学生回顾“兴”的用法)

“君不见”——从容、亲切(黄河离诗人开怀畅饮的颍阳不远)

“天空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似从天降,东入大海,势不可回。

(上句写大河之来,下句写大河之去)

插入:描述黄河的诗句还有:

A黄河如丝天空上来,洪波东流射大海。(壮)

B黄河西来绝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本诗句写出了黄河的气魄之大,但又有“不复回”之叹。(悲)

是以水来比喻时间的流逝。这样的诗句不是李白的独创:

A《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B汉乐府《长歌行》百川东入海,何日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高堂”——高大的厅堂

由时间来言及人生,“高堂明镜悲白发”

李白的《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异曲同工)

一个“悲”字,叹意极浓光阴易逝,人生易老(板书)

这两句,既是比喻——以黄河一去不复返比喻青春难在;

又是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反衬人生的渺小、短暂。

(教师提示,学生分析)

前一句在空间上放大,后一句在时间上压缩。不仅仅为下面的“万古愁”埋下了伏笔,也为李白的开怀畅饮带给了充足的借口。

2.“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人生短暂,应及时行乐。(板书)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大气、豪放)

插入:《行路难》作于公元744年(赐金还山)

金樽美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诗中暗喻了仕途的坎坷曲折,但作者并没有心灰意冷,行路虽难,但终究有长风破浪之时,那时即可扬名。

8年之后,公元752年作《将进酒》

“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梦想已成泡影,“天生我才必有用”——却未受重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也并未见来。

表面豪爽,暗藏忧愁,其实是诗人仕途失意的自慰之辞。

3.“钟鼓馔玉不足贵”

(一种乐器)(精美的饭食,山珍海味)

讲解:在封建社会,只有以实物有的达官贵人才有闲情逸趣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享受山珍海味之美。

而李白却不羡慕这种生活,实际是对权贵们的蔑视(不随波逐流,叛逆性情)

(板书)

“且放白鹿青崖间,需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

“但愿长醉不愿醒”与“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异曲同工,有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惆怅。

古来圣贤——寂寞

饮者——留其名

(陈王)曹植,才华横溢,志向远大,但由于“任性而行,饮酒不节”,最终没有得到其父曹操的重用。作者此时自比陈王,抒发满腔壮志未酬之愤。

4.“主人何为言少钱?”(酒酣之辞)

反客为主,抒发狂放之辞,诗人要将一切昂贵的东西都拿来“换美酒”狂放到了极点。

这是悲之重,欢之浓,愤之深的最终发泄口。

(三)整体理解诗中作者情感的流向:

悲乐愤狂

但所有的情感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酒而狂放失态,怎一个“愁”字了得?!

(四)学生齐读全诗,体味作者的这种情感流程。

(五)教师指导朗诵,学生当堂背诵。

(六)小结

本首诗歌写得好不好呢好在哪里?

1.气势豪壮——“千金散尽”、“三百杯”、“斗酒十千”、“万古愁”;

2.结构繁复——情感大起大落;

3.语言活泼——以七言为主,三、五、十言句“破”之。

板书设计:

将进酒

(情、愿)

李白

时光易逝人生如梦蔑视权贵反客为主

悲乐愤狂

人生易老及时行乐自比陈王酒酣意浓

愁(情感的落脚点)

将进酒教案(二):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理清诗歌情感变化线索,理解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用世的复杂情感。

(2)背诵全诗。

2、潜力目标体味诗歌颇具特色的起兴和夸张手法的运用,领会李白淋漓畅快的浪漫主义诗风。

3、情感目标:了解相关的咏酒诗篇及酒文化。

4、教学重点:探究诗歌的艺术手法。

5、教学难点:体味诗人感情的跌宕起伏。

6、教学方法:师生探讨法

导入新课

请大家猜一个简单的谜语:酉时下大雨。“酒”是一种文化,它与中国古代诗人似乎结上了不解之缘。他们或仗酒力助发豪兴,举杯而灵感纷来;或借酒来排遣愁绪,饮酣而笔底奔腾。无数名句佳篇都与滟滟美酒相互辉映。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在《不见》还用“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来概括他的一生。此刻就让我们来欣赏李白的一首劝酒诗《将进酒》。(朗诵全诗)

一、整体感知

《将进酒》是汉乐府曲名,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资料。将,请、愿之意,《诗经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句。这个“将”与诗句“呼儿将出换美酒”的“将”音义不同。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却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从而在必须程度上赋予这个历来被许多诗人歌唱过的诗题以用心的资料,这是值得重视的。但是,李白的狂歌痛饮毕竟是一种消极行为,但这是他的傲世态度和豪放不羁的个性所使然,是无法改变的。杜甫在结识他之初就看出了这一点,曾试图说服他,写道:“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赠李白》)杜甫这个批评是正确的,但我们也不可忽视李白的饮酒诗中仍包含着用心的资料。

(给学生五分钟朗诵全文,要求其注意作者的感情变化。)

二、鉴赏要点

1、三种主要情感:

(1)、显示了诗人对未来充满无限的信心。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流露出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之意。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3)、表达诗人蔑视权贵,尽吐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2、感情上大起大落

这首诗中,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可分四个层次:

开头四句写感伤之情。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空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那里的“高堂明镜”并非指母亲,而是悬于高堂之上的镜子。

诗人一落笔就写黄河景象,有慷慨生悲之意。这是非同寻常的。诗人写黄河,颇能显示它的宏伟气魄和浩大声势,如“黄河如丝天际来”“洪波奔流射东海”(《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公无渡河》)等,其基调是壮;这次则不同--诗人仿佛站在高山之巅,顷刻间就着遍了它的万里流程,因有“不复回”之叹,尽管也写出了黄河的气魄之大,其基调却是悲。由此联想人生,诗人头脑中便出现了这样一幅图景:高堂之上,人们对镜自视,两鬓斑斑,真是“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浦歌其十五》)。流光易逝,人的一生竟像朝暮之间一样短促阿!至此,诗人的悲意更浓了。

但诗人深知“白发如丝悲何益”(《前有樽酒行》),因而立即转悲为欢。所以“人生”以下六句转而写欢。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尽管诗人在政治上并不“得意”,但在他看来,朋友间的聚会也同样是人生中的快事,大家何不高高兴兴地痛饮一场呢!想到这,他顿生豪情,相信自己将来必能作出一番事业,对区区金钱也毫不在意。于是连呼“烹羊宰牛”(此处用典:“烹羊宰牛且为乐”语本曹植《箜篌引》),准备像东汉大学者郑玄那样“一饮三百杯”。“且为乐”就是姑且作乐,也就是把不愉快的事情丢开不想。(提问:诗人的这种欢乐是真实的吗?仅仅为了一醉方休吗?)诗人这种欢乐感情是真实的,也是高尚的,不同于凡夫俗子的只图一醉方休,因为他说出了“尽欢”的正当理由。

“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钟鼓”本意指乐器,那里做“击鼓作乐”解;“馔玉”指精美的食品。“钟鼓馔玉”在那里是富贵利禄的代称。

待到酒宴开始,诗人举杯劝饮,他的感情突然由欢乐转为愤激,这是因为他要借此把长期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一齐宣泄出来。他鄙弃那结党营私、排斥贤能的豪门贵族集团,因而说“钟鼓馔玉不足贵”;他憎恨这些人的黑暗卑污行径,因而说“但愿长醉不复醒”-一这两句诗能够说集中地表现了他自离开长安至今的愤激之情。但这又不仅仅是为了一己遭遇,他还想到了“古来圣贤”(其中大概有孔子、孟子一类人,也有屈原、贾生一类人),他们有经天纬地的才能而不为统治者所用。(提问:诗人说他们“古来圣贤皆寂寞”,是不是否定他们呢?)不是!这是为他们惋惜乃至抱不平。尤其是曹植--这是他十分景仰的人,他赞扬曹植的豪华酒宴,其实是为曹植的怀才不遇抱恨终生而叹惋,兼以自况。这就加深了诗人的愤激之情,为结尾说的“万古愁”埋下了伏笔。(那里要注意,此处用典:“陈王昔时宴平乐”语出曹植《名都赋》:“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

“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

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五花马:唐朝开元天宝年间讲究马的装饰,会把马的鬣鬃剪成花瓣,剪成三瓣的叫三花马,五瓣的就叫五花马。在那里指名贵的马。

这一层写诗人要将一切价值昂贵之物都拿来“换美酒”,而且是“径须沽取”,要毫不犹豫的去买,这就反客为主了,真是狂放到了极点。(提问:这种狂放是不是可信的,为什么?)这是可信的,因为上文说过“千金散尽还复来”。这种狂放,从实质上看,是诗人的悲之重、欢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表现。至此,再用“同销万古愁”来结束全诗,自有水到渠成之效。

(给学生十分钟,练习背诵。注意作者的感情。)

提问:

一、

1.基调,指的是一篇作品整体上的感情色彩或氛围。基调常常能够凭直观被感知,但只有经过分析才能得出确切的结论。例如这首诗,初读一两遍,会觉得它豪气十足,但弄清诗人感情发展的脉络以后,就会看出诗人的愤激之情是占主导地位的。确切地说,豪放只是它的外壳,而内核则是愤激。

2.首先要正确理解“古来”二句的意思;“圣贤”,不是单指孔孟,也包括所有“抱利器而无所施”的贤能之士;“饮者”,决非一般酒徒,而是“圣贤”中逃之于醉乡的人。说圣贤“寂寞”,并非贬抑,但是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之意;说饮者“留名”,固属偏激之辞,表现了诗人的狂放,但既在酒宴上,自然要强调饮酒的好处,也是能够理解的。这样来解释这两句,则诗人以曹植为例的意图就昭然若揭了。

3、夸张的运用是李白诗歌的重要特色之一。要启发学生对此作一点比较深入的分析,从诗人的思想性格、气质修养等方面了解这种写法的实质。这首诗具有震撼古今的气势和力量,与夸张手法的运用不无关系。诗中的有些夸张写法是凭借数字来表现的,例如用“一饮三百杯”表现豪饮,用“斗酒十千”表现酒价的昂贵,用“万古愁”表现愁的深广;有些则属于感觉的夸大,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空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作者似乎一下子就把读者指引到波涛汹涌的黄河岸边,观赏水从天来,东流入海的壮观景象,“朝如青丝暮成雪”则极言人生短促。诸如此类的夸张句都有力地说明诗人飘逸不群,用辞大胆,他人莫及,也表现了他那豪放飘逸的诗风,我们在领略诗句内涵的同时,也感受到其中的艺术魅力。

二、(提问:学了这首诗,大家觉得李白是个什么样性格的人?学生回答后,说一下李白在华阴县的逸事。)李白的“痛饮狂歌”是他的局限性的表现,学生对此可能有各种不同的见解,让他们说出来比不说好。教师能够有选取地看几篇,做一个小结,帮忙学生认识诗人局限性之所在,以消除负面影响。

作业:背诵该诗;完成练习册该课资料。

将进酒教案(三):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资料;

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教学重、难点:

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许多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李白好饮,也善饮,这有杜甫诗为证:“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是“诗仙”,又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曰“酒圣”。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且沿用至今。他一生写下了许多咏酒的诗篇。他的《将进酒》就是酒与愁经过心理反应后留下的结晶。

《将进酒》是一支劝酒歌,是汉乐府曲名,大约作于李白以梁园(开封)为中心的十载漫流期间。诗中记李白与岑勋、元丹丘相聚饮酒之事。岑勋,李白称他为“相门子”。元丹丘是当时著名的隐士,主要隐居地在嵩阳。

二、教师范读(注意读音、节奏)

诵读指导:

这首诗,诗人感情的大起大落是一个显著的特点,这就是豪放的表现。诵读时应适应着诗人感情的变化来选取不同的声调,要注意诗中节奏的变化。

①起兴:开头用“君不见”领出,要读得从容、亲切。“黄河”一联用了比兴手法,“天空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不复回”隐含韶光易逝之意,均须重读。“高堂”一联说及人生,“悲白发”叹意极浓,“悲”字应重读。这两联把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极其阔大,应读得很有声势,有慷慨生悲的韵味。

②入题:节奏要逐渐加快。“人生”一联,“尽欢”和“空对月”须重读。“天生”一联显示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应读得掷地有声。“会须”句要用升调读,读得豪气十足。

③举杯劝酒:应读得亲切,节奏逐渐加快。

④劝酒辞:须读得酣畅淋漓,再现诗人狂放不羁的个性。“钟鼓”二句是劝酒歌的主题,也是全诗的主旨,应读得从容。“不足贵”“不复醒”用极强音读。“古来”两句以抒情方式说明“不复醒”的理由,上句宜轻读,下句宜重读。“陈王”两句援引古人饮酒情形,用叙述语调读,重音落在“恣欢谑”上。“主人”两句,前句宜轻读,后句诗人反客为主,直命沽酒,宜重读。“五花马”三句当快读,“与尔同销”可两字一顿并放慢速度,“万古愁”三字要用夸张语调读。

三、学生自由朗读,诵读感悟。

此诗气势豪壮,又情感起伏较大,可先指导个别同学朗读,再采用齐读的方式。教师可根据学生朗读状况及时指导诱发,营造高昂活跃的课堂氛围。然后了解学生对诗歌的初步感悟程度。并结合注释了解大意。学生练习朗读。

四、整体把握:

1、一个惊心动魄的开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空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一从空间夸张,一从时间夸张。真是“巨人式的感伤”。

2、两处用典:(1)烹羊宰牛且为乐(语本曹植《箜篌引》)(2)陈王昔时宴平乐。(语出曹植《名都赋》。)

3、三种主要情感:(1)显示了诗人对未来充满无限的信心。(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2)流露出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之意。(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3)表达诗人蔑视权贵,尽吐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4、感情脉络的四个层次:(1)感伤之情:如“君不见”两句。(2)欢乐之情:如“人生得意须尽欢――会须一饮三百杯。”(3)愤激之情:如“钟鼓馔玉不足贵――斗酒十千自欢谑。”(4)狂放之情:如“主人何为言少钱――与尔同销万古愁。”

五、赏析

1、名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空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赏析:“君不见黄河之水天空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不是李白的独创,早在春秋时代问世的《论语》就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记载;汉乐府《长歌行》有诗云:“百川东入海,何日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独伤悲。”告戒世人:光阴易逝难回头,莫让年华付水流。宋代豪放派词人苏东坡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以及《三国演义》中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都是我国古代“流水文化”的扩展和延续。《将进酒》一开篇,就把作者的视线引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既描述了大河奔腾的壮观景象,又抒发作者“逝者如斯”的伤感。至于“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如青丝暮成雪。”与作者的《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则有异曲同工之妙。诗歌开头这两句,不仅仅为下面的“万古愁”埋下了伏笔,也为李白的“开怀畅饮”带给了充足的借口。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进还复来。

赏析:“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进还复来。”这是后世多少仕途失意者的自慰之辞。那时“千金”尚未“散尽”虽有怀才不遇的失落感,但“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幻想还依稀可辨。八年之后,即公元752年,李白写《将进酒》时,当年“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梦想已化为泡影,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实际上并未受到重用,所谓“千金散进还复来”实际上并不见来,仕途上的失意,生活上的困苦,“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宋代词人李清照语)由此可见,“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进还复来。”表面豪爽,暗藏忧愁。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赏析:“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这两句诗反映了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钟鼓”本是一种乐器,在那里是击鼓作乐之意,“馔玉”是指精美的食品。在封建时代,只有衣食无忧的达官贵人才有闲情逸致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享受山珍海味之美。李白不羡慕达官贵人的生活,实际是对权贵们的一种蔑视,这是封建社会的读书人最可宝贵的性格。这种不随波逐流的叛逆性格在作者的另一首诗《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也有所表现:“……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动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当然,有骨气,不等于没有忧愁。李白在蔑视权贵的同时,一种难言的惆怅也在心中涌动,他想透过“长醉不复醒”来忘却怀才不遇的痛苦,但醉酒真能解愁吗?李白在《宣州谢眺楼芡饯别校书叔云》一诗中作出了明确的回答:“……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浇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得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我们能够想象,一个满腹惆怅的人,当他一心解愁却又无法解愁的时候,内心是怎样的愁苦阿!表面上开怀畅饮,实际上愁箭穿心,这就是《将进酒》中的李白!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赏析:在《将进酒》中,李白像一个大哲学家,对生活中的许多问题进行了哲学化的概括。“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就是作者在“饮”与“名”的问题上作出的结论。李白仿佛站在历史的最高点上,指点古代圣贤的功过是非。我们暂且不论他那“唯有饮者留其名”的高见带有多少历史依据,只说他与“陈王”的“深情厚意”。在中国历史上,寂寞的圣贤不可胜数,作者为什么就提到“陈王”呢?我们从陈王的生平能够略知一二。陈王就是三国时候的曹植,他才华横溢,志向远大,但由于“任性而行,饮酒不节”最终没有得到父亲曹操的重用。“曹子建七步成诗”是著名的文学典故,他的《七步诗》家喻户晓:“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与曹植一样,李白也有一段不堪回首的身世:他初入长安,抱济世之志,却为小人排挤,最后落个“赐金还山”的下场。他对曹植情有独衷,大加赞赏,也许是同病相怜的缘故吧。

2、艺术手法: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

(1)这首诗的基调是愤激,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

①开头四句写悲。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离黄河不远,因此作者以黄河起兴。黄河自西而来,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直奔东海。上句写大河之来,上句写大河之去,构成咏叹味。之后四句向人们喻示时光流逝迅疾,一去不返,人生由青春至衰老但是“朝”“暮”间事。两个长句,既用比喻――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用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更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夸张。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

②“人生”以下六句写欢。“人生”两句由“悲”而翻作“欢”“乐”。诗人渐趋狂放。朋友间的聚会是人生中快事,“金樽”“对月”将饮酒诗化了,“莫使”“空”的双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陈,语气更为强烈。“天生我材必有用”是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相信自己必须能作出一番事业,对区区金钱也毫不在意。作者写了盛宴,“一饮三百杯”。

③“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酒宴开始,诗人的感情由欢乐转为愤激,借以渲泄心中的不平。“钟鼓馔玉”“不足贵”是出于愤慨。“古来”两句亦属愤语。说到“惟有饮者留其名”,便举出“陈王”曹植作代表,因为曹植是他景仰的人。他为曹植的怀才不遇抱恨终生而叹惋,兼以自况。

④“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wwW.jHt868.COm

(2)夸张的写法。这首诗具有震撼古今的气势和力量,与夸张手法的运用不无关系。诗中有些夸张是凭数字表现的,有些属于感觉的夸大。“君不见黄河之水天空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作者似乎一下子就把读者指引到波涛汹涌的黄河岸边,观赏水从天来,东流入海的壮观景象,读者在领略诗句内含的同时,也感受到其中的艺术魅力。

将进酒教案(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背诵全诗。提高古典诗歌鉴赏潜力

过程与方法:2体味诗歌颇具特色的起兴和夸张的运用,领会李白淋漓畅快的浪漫主义的诗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理清诗歌的情感变化线索,认识李白淡于富贵,傲视圣贤的思想,了解其怀才不遇的苦闷和豪放不羁的情怀。

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古典诗歌鉴赏潜力。

教学难点:

理清诗歌的情感变化线索,认识李白淡于富贵,傲视圣贤的思想,了解其怀才不遇的苦闷和豪放不羁的情怀。

教学方法:

1、诵读法2、比较法3、问答法4、讨论法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背景导入: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当时,他与友人岑勋,元丹丘在颖阳山居小聚,三人登高饮宴,作者空有旷世之才而不被重用,遂借酒,抒发郁愤不平之气。

二、初读感知:1、听课文朗读,正音。2、学生群众朗读。3、学生自由朗读,当堂背诵。

全班诵读诗歌。由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将进酒》是"劝酒歌",将(qiang),请,愿。汉乐府诗体。

三、深入研读:

再读开头四句,教师提问:开头四句读完有什么感受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写悲。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里黄河不远,所以从黄河起兴。这二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似乎从天而降,东入大海,势不可回。提问:诗人为何要写黄河。带领学生逐步分析,诗人写黄河,尽管也写出了黄河的气魄之大,但有"不复回"之叹,基调却是悲。紧之后带出对人生易老、光阴易逝的感慨。诗人的这种悲感,不仅仅仅是因为自己双鬓成霜,英雄老去,更是对政治腐败、自己政治抱负无从实现的愤慨而来。这四句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阔大,极有气势。

请学生细读"人生"以下六句写"欢""乐"。诗人年华老去,政治上极度失意,整日穷愁并非其本性,既然此处失意,就另外去寻找寄托。在那里,诗人以为朋友聚会是人生快事,不如今朝有酒今朝醉,及时行乐。那里有必须的消沉。但并不完全消沉,对政治未完全绝望--"天生我才必有用"!算是对未来的一个期许。"这一段读来掷地有声,豪气冲天。

"钟鼓"以下六句写愤。"钟鼓"二句是诗人对腐败的当权者和豪门贵族的否定与摈弃,又以古来圣贤与曹植字比叹惋,充满着不平之气、愤激之情。

"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这一段诗人要将一切昂贵的东西都拿来"换美酒",真是狂放到极点。这种狂放,是诗人的悲之重、欢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表现。

巩固提高:四、研究讨论:主旨句理解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A句)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B句)作一比较,二者在资料和表现手法上有什么异同

资料比较A句B句不相同"长醉不复醒"显得消极,于愤激中略见低沉。"开心颜"包含着个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于愤激中略见昂扬。

相同都表现了诗人对权贵的鄙弃和蔑视的态度。

表达形式比较A句B句不相同委婉,以"钟鼓馔玉"借代权贵直白,锋芒直指"权贵

因《将》写于《梦》后约七年时候,正值朋友欢聚饮酒,尽吐心中块垒,诗歌以饮酒为题材,只能采用委婉形式。《梦》写于初离长安之时,诗人余恨未消,因以游仙为题材,"安能"句不能不卒章显志,直诉心中意愿。

小结作业:我们不仅仅要感谢李白给我们留下了一首首伟大的诗篇,我们更要赞颂他伟大的人格,硬朗的人生!李白的怀才不遇,与他所处的封建社会制度是分不开的。和他相比,我们是幸运的,期望同学们珍惜这大好时光,带着"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投身到对知识的探索中去,相信你们终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主题资料:这首劝酒歌,诗人借题发挥,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同时也流露出欲施抱负的愿望。作业:比较《将进酒》与《行路难》的情感基调的不同。

将进酒教案(五):

《将进酒》教案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资料;

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闲暇的时候喜欢听歌吗?(喜欢!)那么老师在那里为大家唱一首歌怎样样?(欢迎!)好,下面我就为大家清唱一首。(有感情的诵读李白诗歌《将进酒》。)同学们听没听出来老师刚才唱的是什么歌?(不是,是读了一首李白的诗——《将进酒》!)没关系。古时候人们读诗叫“吟诵”,“吟诵”也就是唱。这天,我们就一齐来吟诵和欣赏李白的这首千古佳作——《将进酒》。

二、背景简介

我们在学习《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时候明白,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曾多次应邀到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

三、解题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将,读qiāng,“请”“愿”的意思。关于“将”字的这一含义,我们在高一时学习《诗经·卫风·氓》中间有“将子无怒,秋以为期”的先例。“将进酒”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资料。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四、整体感知

1、下面,先请一位同学为我们大家朗读一遍李白的这首诗。其他同学注意他朗读时的字音和节奏。

讨论朗读中的问题,到达所有学生都能读准字音,读准诗句节奏,理解诗句的基本含义。

2、下面,我请同学们依据诗歌的资料作一个大胆的推测:宴饮后的李白可能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并说出你的依据是什么?

形象:大醉,酣卧不起。

理由:他喝酒喝的太多。“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将进酒,杯莫停。”“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3、那么,老师又产生疑惑了:李白为什么要这么狂喝痛饮阿?从诗歌的资料里,你能找出原因吗(诗歌中的哪一句话集中而鲜明的证明了这一原因?)

①可能是酒逢知己千杯少。

②“销万古愁”,也就是借酒消愁。

4、好友相聚,本来是人生快事;宴逢知己,更就应把酒言欢。李白却为何有违常情,不喜反愁呢?带着这样的问题,让我们一齐把全诗朗读一遍,也许能拨云见日。

师生齐读全诗。读后讨论问题。

我们明白,李白被排挤出长安,政治抱负不得施展,心中难免郁闷。又根据课下注释:此诗写于天宝十一年,即公元752年,而史载李白生于公元701年,据此推算,诗人此时已是年过50的老人。韶华已逝,怎不叫人感而生愁?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一下诗歌是怎样抒发诗人情怀的。

五、诗意解析

1、请问,李白的愁怀在诗中具体表现为怎样的情感变化过程?(纵观全诗,围绕一“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伤(1—4)乐观(5—8)狂放(9—14)愤激(15—22)更狂放(23—27)愁苦(28)

2、具体是哪几句写悲伤?

首二句。

3、作者悲伤的是什么?

时光易逝,人生易老。

4、诗人在这两句中使用的是什么手法来表达这一感慨的?

比兴。

5、老师有一点不理解:我们都明白黄河是发源于高山之中,那也就是“黄河之水山上来”了,作者却说“黄河之水天空上来”不是毫无道理吗?

作者那里是使用夸张的手法,极言黄河奔腾而来的气势。

6、像这样的夸张手法,本诗中还有哪几处

“朝如青丝暮成雪”“会须一饮三百杯”“斗酒十千”“五花马,千金裘”“万古愁”。比兴和夸张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重要体现。

7、言归正传。诗人正自感伤,却为何突而转悲为欢?

①既然人生短暂,何不及时行乐?

②悲又何益?既然此处失意,就应另外去寻找寄托。朋友相聚,正好开怀畅饮,及时行乐。

8、好,让我们把诗的前半部分连起来读一遍。

既然是把酒行乐,就不免举杯相劝。诗人呼告朋友,“将进酒,杯莫停”。而且长歌一曲,以抒心志。但诗人的情绪仿佛并不痛快。就让我们来看看这几句劝酒词。

9、“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是诗人的真心话吗?

不是。是仕途失意,志不得抒的愤慨之词。

10、“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是真地在羡慕饮者还是另有所指?

另有所指。这是李白由自身的境遇,联想古今,对荒唐社会的愤怒嘲讽和痛彻总结。

11、诗人为何举陈思王曹植的例子来对自己的观点加以说明?

一样的才思敏捷,一样的遭人妒忌排挤。诗人此例是拿曹植自比。

应对着古来圣贤皆寂寞的现实,诗人内心有太多的不满和不平。这无限的激愤表此刻行为上就成了无比的狂放。“主人何为言少钱,经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全诗紧紧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伤——欢乐——愤激——狂放,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真是——“这次地,怎一个愁字了得!”

六、诵读指导

1、在理解了诗歌的基本资料和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让我们来听一下专业人士的朗诵,看看他们是怎样用声音来演绎诗歌的。

(播放朗诵录音。)

2、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不看手中的诗文,默想一下你还记得诗中的哪些句子。

3、下面请同学们看着黑板上的资料,试着跟老师一齐把这首诗背诵一遍。

七、课堂总结

读李白的这一首《将进酒》以及他的其他饮酒诗确实能让我们产生的审美感受,但李白的狂歌痛饮毕竟还是一种消极行为。杜甫在结识他之初就看出了这一点,曾赠诗给他,写道:“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这种豪放不羁的洒脱一但与酒结缘是要以付出生命的健康为代价的。所以,敬其人,好其诗,却不可模其行。正所谓美酒诱人,可不要贪杯呦!(下课!)

将进酒教案(六):

一、导入新课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许多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借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为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李白好饮,也善饮,这有杜甫诗为证:“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酒中八仙歌》)酒为液态食品,人称“水中之宝”,能满足人们的某些生理需要,但自古以来,中国文人不是“饿了”才喝酒,多半是“愁了”才喝酒。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是“诗仙”,又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曰“酒圣”。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且沿用至今。他一生写下了许多咏酒的诗篇。他的《将进酒》就是酒与愁经过心理反应后留下的结晶。

《将进酒》是一支劝酒歌,是汉乐府曲名,大约作于李白以梁园(开封)为中心的十载漫流期间。诗中记李白与岑勋、元丹丘相聚饮酒之事。岑勋,李白称他为“相门子”。元丹丘是当时著名的隐士,主要隐居地在嵩阳。从李白《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一诗中能够看出,李、岑、元三人曾一同在元丹丘家聚饮过,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次饮酒宴中写的。

二、诵读指导

这首诗,诗人感情的大起大落是一个显著的特点,这就是豪放的表现。诵读时应适应着诗人感情的变化来选取不同的声调,要注意诗中节奏的变化。

①起兴:开头用“君不见”领出,要读得从容、亲切。“黄河”一联用了比兴手法,“天空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不复回”隐含韶光易逝之意,均须重读。“高堂”一联说及人生,“悲白发”叹意极浓,“悲”字应重读。这两联把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极其阔大,应读得很有声势,有慷慨生悲的韵味。

②入题:节奏要逐渐加快。“人生”一联,“尽欢”和“空对月”须重读。“天生”一联显示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应读得掷地有声。“会须”句要用升调读,读得豪气十足。

③举杯劝酒:应读得亲切,节奏逐渐加快。

④劝酒辞:须读得酣畅淋漓,再现诗人狂放不羁的个性。“钟鼓”二句是劝酒歌的主题,也是全诗的主旨,应读得从容。“不足贵”“不复醒”用极强音读。“古来”两句以抒情方式说明“不复醒”的理由,上句宜轻读,下句宜重读。“陈王”两句援引古人饮酒情形,用叙述语调读,重音落在“恣欢谑”上。“主人”两句,前句宜轻读,后句诗人反客为主,直命沽酒,宜重读。“五花马”三句当快读,“与尔同销”可两字一顿并放慢速度,“万古愁”三字要用夸张语调读。

三、学生自由朗读,诵读感悟

此诗气势豪壮,又情感起伏较大,可先指导个别同学朗读,再采用齐读的方式。教师可

根据学生朗读状况及时指导诱发,营造高昂活跃的课堂氛围。然后了解学生对诗歌的初步感悟程度。并结合注释了解大意。学生练习朗读。

方法:①分层进行,每段分两层,依次是:起兴、入题、举杯劝酒、劝酒辞。②学生边读边看课本注释,疏通文意。③找出表现李白狂放的诗句。④在熟悉资料的基础上归纳各层大意。⑤练习背诵。

四、整体把握

1.一个惊心动魄的开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空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一从空间夸张,一从时间夸张。真是“巨人式的感伤”。

2.两处用典:(1)烹羊宰牛且为乐(语本曹植《箜篌引》)(2)陈王昔时宴平乐。(语出曹植《名都赋》)

3.三种主要情感:

(1)显示了诗人对未来充满无限的信心。(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2)流露出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之意。(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3)表达诗人蔑视权贵,尽吐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4.感情脉络的四个层次:

(1)感伤之情:如“君不见”两句。

(2)欢乐之情:如“人生得意须尽欢──会须一饮三百杯”。(3)愤激之情:如“钟鼓馔玉不足贵──斗酒十千恣欢谑”。(4)狂放之情:如“主人何为言少钱──与尔同销万古愁”。

五、赏析

1.名句

名句一:君不见黄河之水天空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赏析:“君不见黄河之水天空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不是李白的独创,早在春秋时代问世的《论语》就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记载;汉乐府《长歌行》有诗云:“百川东入海,何日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独伤悲。”告诫世人:光阴易逝难回头,莫让年华付水流。宋代豪放派词人苏东坡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以及《三国演义》中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都是我国古代“流水文化”的扩展和延续。《将进酒》一开篇,就把作者的视线引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既描述了大河奔腾的壮观景象,又抒发作者“逝者如斯”的伤感。至于“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与作者的《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则有异曲同工之妙。诗歌开头这两句,不仅仅为下面的“万古愁”埋下了伏笔,也为李白的“开怀畅饮”带给了充足的借口。

名句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赏析:这是后世多少仕途失意者的自慰之辞。但在唐代,李白初进长安,确实对自己的前程充满信心,这在他的《行路难》略有表现: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度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在这首诗中,作者想“渡黄河”、“登泰山”,无奈巨冰塞川,大雪满山,要奔赴前程,可谓举步维艰阿。但作者并没有心灰意冷,相反,他还从姜子牙(曾辅佐周文王)和伊尹(曾辅佐商汤)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行路虽然困难,但终究有长风破浪之时,到那时便可“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是在公元744年写《行路难》,那年正是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时候,那时“千金”尚未“散尽”虽有怀才不遇的失落感,但“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幻想还依稀可辨。八年之后,即公元752年,李白写《将进酒》时,当年“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梦想已化为泡影,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实际上并未受到重用,所谓“千金散尽还复来”实际上并不见来,仕途上的失意,生活上的困苦,“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由此可见,“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表面豪爽,暗藏忧愁。

名句三: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赏析:这两句诗反映了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钟鼓”本是一种乐器,在那里是击鼓作乐之意,“馔玉”是指精美的食品。在封建时代,只有衣食无忧的达官贵人才有闲情逸致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享受山珍海味之美。李白不羡慕达官贵人的生活,实际是对权贵们的一种蔑视,这是封建社会的读书人最可宝贵的性格。这种不随波逐流的叛逆性格在作者的另一首诗《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也有所表现:“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当然,有骨气,不等于没有忧愁。李白在蔑视权贵的同时,一种难言的惆怅也在心中涌动,他想透过"长醉不复醒"来忘却怀才不遇的痛苦,但醉酒真能解愁吗李白在《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中作出了明确的回答:“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浇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得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我们能够想象,一个满腹惆怅的人,当他一心解愁却又无法解愁的时候,内心是怎样的愁苦阿!表面上开怀畅饮,实际上愁箭穿心,这就是《将进酒》中的李白!

名句四: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赏析:在《将进酒》中,李白像一个大哲学家,对生活中的许多问题进行了哲学化的概括。就是作者在“饮”与“名”的问题上作出的结论。李白仿佛站在历史的最高点上,指点古代圣贤的功过是非。我们暂且不论他那“唯有饮者留其名”的高见带有多少历史依据,只说他与“陈王”的“深情厚意”。在中国历史上,寂寞的圣贤不可胜数,作者为什么就提到“陈王”呢我们从陈王的生平能够略知一二。陈王就是三国时候的曹植,他才华横溢,志向远大,但由于“任性而行,饮酒不节”,最终没有得到父亲曹操的重用。“曹子建七步成诗”是著名的文学典故,他的《七步诗》家喻户晓:“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与曹植一样,李白也有一段不堪回首的身世:他初入长安,抱济世之志,却为小人排挤,最后落个“赐金还山”的下场。他对曹植情有独钟,大加赞赏,也许是同病相怜的缘故吧。

2.艺术手法: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

(1)这首诗的基调是愤激,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

①开头四句写悲。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yǐng阳离黄河不远,因此作者以黄河起兴。黄黄河自西而来,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直奔东海。上句写大河之来,上句写大河之去,构成咏叹味。之后四句向人们喻示时光流逝迅疾,一去不返,人生由青春至衰老但是“朝”“暮”间事。两个长句,既用比喻──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用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更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夸张。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

②“人生”以下六句写欢。“人生”两句由“悲”而翻作“欢”“乐”。诗人渐趋狂放。朋友间的聚会是人生中快事,“金樽”“对月”将饮酒诗化了,“莫使”“空”的双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陈,语气更为强烈。“天生我材必有用”是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相信自己必须能作出一番事业,对区区金钱也毫不在意。作者写了盛宴,“一饮三百杯”。

③“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酒宴开始,诗人的感情由欢乐转为愤激,借以渲泄心中的不平。“钟鼓馔玉”“不足贵”是出于愤慨。“古来”两句亦属愤语。说到“惟有饮者留其名”,便举出“陈王”曹植作代表,因为曹植是他景仰的人。他为曹植的怀才不遇抱恨终生而叹惋,兼以自况。

④“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

“五花马,千斤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一生不得志,借酒浇愁,及时行乐,是他无奈的选取。正如他在《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所写:“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酒并不能实现他的政治抱负,也就不能真正消解他的忧愁,但是酒能够暂时麻痹痛苦的灵魂,寻得暂时的内心平衡。而李白的喝酒也不像一般的凡夫俗子的喝法:“菜来一碟乎,两碟乎酒要一壶也,两壶也”而是整只的牛羊,不喝上“三百杯”决不罢休,宁愿舍弃一切,也要换得美酒。在夸张的语言背后,是痛饮豪迈的李白,所以时人称李白为“酒中仙”。杜甫在他的《饮中八仙歌》中写道:“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借酒解愁,酒酣赋诗,慷慨悲歌,抒发胸中郁闷,酒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

2.你能举出李白的其他酒诗吗

《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客中作》“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

《把酒问月》“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3.嗜酒反映着李白的失意人生,联系李白的人生经历,分析他为何会如此失意

①生活不如意。李白的好饮性格也许与生俱来,但后天的生活经历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李白少年即勤奋读书,“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轩辕以来,颇得闻也”。青年时师从有经世致用思想的隐士赵蕤,隐居深山刻苦攻读两年,这段经历对李白思想影响很大,之后他经常以管仲、诸葛亮自许,畅谈王霸之道,纵横之术。在《大鹏与希有鸟赋》一文中,以大鹏自比,以“激三千以崛起,向九万而迅征”的大鹏形象,表现自己的不同凡俗的性格和远大的人生抱负,嘲笑现实社会中的权贵和墨守成规者,蔑视封建权贵和封建秩序,追求个性自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种性格的内核是用心入世的儒家思想,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青年时期的李白就意气风发,豪情满怀,心怀“济苍生”“安社稷”的远大人生目标。而赵蕤思想中顺应自然、鄙视虚伪世俗的道家意识,也悄悄地在李白的心中播下了种子,孕育了他崇尚坦荡的性格。儒、道思想构成了他矛盾的内心世界,影响着他的一生。他脱不掉儒家“济天下”的心愿,想当政治家,但当时的唐朝官场容不下飘逸若仙、恃才放狂的李白,在历经三年的长安之行后,只好“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李白有“仙风”,也有“道骨”,但他首先是一个有喜怒哀乐悲恐惊的正

常人,他不能没有惆怅。

(2)夸张的写法。这首诗具有震撼古今的气势和力量,与夸张手法的运用不无关系。诗中有些夸张是凭数字表现的,有些属于感觉的夸大。“君不见黄河之水天空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作者似乎一下子就把读者指引到波涛汹涌的黄河岸边,观赏水从天来,东流入海的壮观景象,读者在领略诗句内含的同时,也感受到其中的艺术魅力。

六、课外引伸、拓展

(一)讨论李白的饮酒

1.李白是“诗仙”,也是著名的“酒仙”。在诗文中哪些资料说明李白不愧于“酒仙”这个称号

探究学习: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②政治上的黑暗,怀才不遇的结果。李白生活在玄宗、肃宗时代,唐玄宗溺爱声色犬马,重用李林甫、杨国忠等奸佞小人,许多有识之士被挡在政治大门之外。李白首次入长安,期望能得到皇帝的“垂青”,实现自己的抱负,于是结交了宰相之子崔宗之、玄宗之妹玉真公主等朝中的显赫人物,期望他们能向皇帝引荐自己,但这些努力并没有实现目的,反而招来一些人的嫉妒,没有实现步入仕途的梦想,他只好四处云游。等到玄宗诏用天下有才华的人时,李白才又一次入长安,留下“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得意狂语。开始时他也确实得到了玄宗的宠信,替皇帝写写诗做做赋,但他的才华不久就受到皇帝身边的佞巨权贵嫉妒诋毁,他的狂放傲岸也让皇帝吃不消,升迁的大门自然被悄悄地关上了。当他发现自己仅是皇帝的御用文人时,不满情绪渐生,要求还乡,玄宗顺水推舟准许他的请求“赐金放还”。肃宗时,李白参加永王幕府,受到永王重用,自己认为能够“暂欲清幽燕”、“不惜微躯捐”了,并自比谢安,辅佐永王,平定安史叛乱,当永王篡权的叛乱被镇压后,自己也身陷牢狱被流放,险些丢了性命,后经亲友的全力营救遇赦才脱险。李白的梦想和期望从此彻底破灭了。这次也使他认识到了当时的统治者颠倒是非,宠爱佞臣奸人

,排挤打击有才能的正直之人的现实。仕途坎坷,抱负难伸,使得他的心灵世界总是处于痛苦的境地,为了求得心理平衡,酒就成了李白的挚友。

4.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李白的嗜酒如命的放浪行为呢

李白嗜酒,我觉得更多的是他人生志向不得施展的体现。他曾两次进入京师,与达官贵人相伴,但是不久就因为他傲岸的个性,出众的才华,而又触犯权贵,遭到谗毁排挤。借饮酒来反抗险恶的现实社会,寄托情怀,是不得志的知识分子的常用方法。陶渊明以前这样谈论酒趣“试酌百情远,重忽忘天”。喝一口酒,种种世俗之情都远离而去;连饮几杯,就忘了自己。饮酒能够使人进入忘物忘我的境地。魏晋人喜欢饮酒,认为酒能引人入胜。陶渊明则更独特的领悟到了酒能使人“忘天”的境界,酣饮时,俗念没了,思虑没了,天就是人,人就是天,物我两忘,尽情饮酒,然后借酒排遣,醉后写诗自娱,李白也继承了这种做法,借酒浇愁,发泄情感,写了许多借酒咏怀的诗,以表达自己心中的郁闷。这嗜酒的行为是一种无奈的排遣,内心苦闷的发泄。

将进酒教案(篇12)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能准确把握情感基调并背诵全诗。

学习起兴、用典、夸张手法在诗中的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赏析诗中情感脉络之变化,能用准确流畅的语言概括全诗内容与情感。

能品味诗人婉曲语言中的深层含义,并学会联想比较的鉴赏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正确认识诗人对自我的肯定与对现实不满的矛盾思想,认识“以酒销愁”的历史文化背景与人文精神。

【教学方法】

诵读法 品味鉴赏法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以杜甫《饮中八仙歌》导入,谈谈诗中礼拜形象。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二、背景简介(略),联系《梦游天姥吟留别》名句。

1、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时何时换?

2、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3、

4、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三、朗读全诗,教师范读。

(注意节奏点,用韵、语调变化)

四、分层赏析,理清脉络,帮助诵读记忆。

感情线索:悲——欢——乐←—歌—→愿——恣——愁(首尾呼应)

↑↓

自己高|潮 转折 万古(愤激、无奈——豪爽、旷达)

(自信)

全诗诗眼:悲愁——感情基调:愤激。

全诗中心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品味思考交流】

开头四句与全诗主旨关系

渲染慷慨悲凉气氛,为第二段“歌弦”作铺垫,也与“天生我材必有用”构成对比反衬效果。

“天生我材必有用”与开头之“悲”,后来之“愿”有矛盾吗?你怎样理解?

思想情感的矛盾统一: 入世思想:我必有用——突出愤激之情

出世思想:圣贤寂寞

作者为什么举“曹植”为例,说明“古来圣贤皆寂寞”?(略)

“与尔同销万古愁”中“愁”的对象范围有多大?试举例。

往古圣贤不被君王赏析之人。

自己与自己同时代人。

以后和自己同命运之人。

五、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一、练习默写全诗。

二、谈谈你最欣赏的名句与欣赏的原因,说说若在作文中引用,可以适合什么话题。

【把讨论结果写出提纲,课后整理与同学交流】

三、预习《兵车行》

读懂诗句,初步掌握内容及情感基调。

  • 2024桂花雨教案汇总

    我为您精心整理了关于“桂花雨教案”的详细介绍,感谢您的阅读,我会不断学习,为您呈现更好的作品。每位老师都需要为每堂课准备教案和课件,这是必须认真完成的任务。设计教案时,需要考虑到学生们的文化特点和背景差异。...

    2024.02.15 桂花雨教案
  • 赛龙舟及教案汇总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因此在写的时候就不要草草了事了。一份精心制作的教案是教师教育教学正确方法的反映,课件教案应该怎么做?编辑历经千辛万苦终于为大家准备好了令人惊喜的“赛龙舟及教案”,阅读本文内容或许能够为您解决深陷的困境帮助您重新理清思路!...

    2024.03.04 赛龙舟教案
  • 小班美术教案汇总

    活动目标:1.练习用直线交叉画块面,巩固练习直线。2.学习用各种颜色图块面。感受色彩的美。3.体验艺术活动的愉悦。活动准备1.五彩的色块示范画。2.沙皮纸和油画棒。活动过程:一、预热阶段:1.请幼儿欣赏五彩的色块示范画。师:图上有什么线条?这幅图上的颜色你认识哪一种?2.教师向幼儿介绍几种常见的颜色...

    2024.02.13 小班美术教案
  • 化学水的教案汇总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理性认识统一起来。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常见27种元素符号。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课题分析:本课题包...

    2024.02.03 化学教案
  • 纸飞机小班教案汇总

    为了迎合您的需求,编辑为您准备了一篇名为“纸飞机小班教案”的文章。教师在授课前需要准备教案和课件,只要在上课前将教案和课件准备好即可。编写完善的教案和课件有助于确保重要内容不被遗漏。我们愿意与您分享更多关于该话题的资料和观点!...

  • 实践活动总结十七篇

    2、 挖掘课程资源丰富活动内容其次,挖掘学生中资源,引导学生从活动中,实践中自己提出大量感兴趣的课题,**实践为之课程化。各班分别组织,调查、访问、考察、采访当地人,从调查农民种粮积极性现状,食用菌的栽培技术等系列活动,收到了比预期好的效果。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和技术改造措施,在社会上引起了...

    2024.03.06 实践活动总结
  • 乡食品安全活动总结9篇

    以下内容“乡食品安全活动总结”是合同范本网小编从网络收集整理的,您是不是正在寻找优秀范文模板呢?文档写作能够展示我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我们应该大量阅读并模仿范文的措辞。...

  • 兼职劳务合同分享10篇

    在我们求职工作的过程中,也会见到劳务合同。为了维护劳动者本人的合法权益,劳务合同对我们有很大的帮助。签订劳务合同可以强化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的守法意识。对于撰写劳务合同你是否会感觉到很烦恼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兼职劳务合同分享10篇”,请阅读后分享你的朋友!甲乙双方本着平等自愿、诚实信...

    2024.03.06 兼职劳务合同
  • 工人合同

    在我们平日的工作生活当中,不管在生活还是工作中,各种合同在我们身边频频出现。撰写合同不能图省事,应当正规全面的去撰写。经过精益求精我们为您呈现了“工人合同”,请将本网页保存在您的收藏夹中以备不时之需!...

    2024.03.06 工人合同
  • 校长心得体会(范文十三篇)

    凤城六中的课堂上,采用的是“分组联动,和谐高效”的教学方式,五大板块环环相扣:前奏版——课前展示;启动版——创境激趣;核心版——自主探究;拓展版——展示汇报;升华版——实践创新。五大要素融于其中:“分组”为学生提供空间;“自探”让学生有了主动;“展示”使学生树立了自信;“竞争”激发了学生的智慧;...

    2024.03.06 校长心得体会
  • 幼儿园静夜思教案集锦10篇

    如果您需要关于“幼儿园静夜思教案”相关的资料可以参考以下内容。老师每一堂课都需要一份完整教学课件,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每天都要做的事情。教案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培养和指导的必要手段。欢迎借鉴愿您的学习之路更加充实!...

    2024.01.02
  • 2024教育就是唤醒读后感系列

    我整理了以下信息:“教育就是唤醒读后感”是根据您的需求准备的,为了避免丢失网站地址建议您将本页收藏起来。冰心读书奉行九个字:就是“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我们大家肯定都被{作者人名}写的读后感书名所深刻折服。我们在写读后感时,要做到议论、叙述、抒情相结合。...

  • 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精华

    你有没有搜过有参考价值的作品读后感呢?阅读了作品,心中莫名的有所感触是我们印象深刻。 读后感是对作品的回应和表达,可以让我们更深刻地体验作品的情感,我们非常喜欢为您提供这份精美的“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希望你能够从本页所提供的内容中收获一些启示!...

  • 自我介绍作文指导教案10篇

    今天推荐一篇网络文章介绍的是“自我介绍作文指导教案”的相关内容。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因此在写的时候就不要草草了事了。教案是教师教学水平的体现。请仔细了解本文中的定义!...

    2024.01.25
  • 2024幼儿老师实习个人总结(精品8篇)

    幼师实习评定个人总结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有幸参与了一次精彩的幼师实习,这是我投身教育事业的第一次亲身体验。这个实习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提高了我的教学技能,并让我不仅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幼师,还加强了我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在这次实习中,我在仔细观察和了解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和个性特点方...

    2024.03.06 实习总结
  • 设计招聘方案经典

    计划是为了更好地去安排事情的发展和走向,方案可以对一个明确一个大概的方向,以下是我从网上找到的一篇名为“设计招聘方案”的文章,请详细了解本文的内容!...

    2024.03.06 设计招聘方案